军事化管理学最行之有效?

  仪器信息网 ·  2011-06-27 10:05  ·  39954 次点击
1998年,德国的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公司以37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此消息曾震惊了全球汽车行业。但合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增力”(Synergy)效果,戴姆勒开始背上了沉重负荷,去年克莱斯勒亏损更高达15亿美元。折腾多年后,今年5月14日传出消息,Cerberus资产管理公司以区区74亿美元买下克莱斯勒80.1%的股权。一锤定音,此跨国联姻终成为商业历史上不光彩的一页。
克莱斯勒又成美国公司了。可它在汽车市场上已退居老五,财务状况严峻,前途未卜。8月5日Cerberus宣布,任命罗伯特纳德利为克莱斯勒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他受命于危难中,年薪仅为一美元,报酬将直接与业绩挂钩。可纳德利到底是何人,公司在他辖下又将何去何从?
纳德利的职业生涯始于通用公司(GE),凭业绩崛起,位居GE执行副总裁,掌管其电力系统分公司。2000年底JackWelch退休,他未能如愿接过权仗,黯然神伤之际,家得宝伸出的橄榄枝。他就走马上任,接管这世界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公司,接着大刀阔斧作改革,以中央集权取代了因地制宜、分散经营的传统,推行军事化管理学,强调纪律性,重用军人出身的管理人员,要求下属无条件执行总部的决策,赏罚分明,业绩不佳者即被淘汰。无怪乎他在公司积怨甚多。
但他业绩不凡,六年内家得宝的营业额和净收入都翻番,资本回报率从17%增至23%.可公司股票就是徘徊不前,这终成为他与股东冲突根源。最后,他被迫辞职,但董事会也开出了2.1亿美元的天价补偿费。
就是这样的纳德利,他能扭转乾坤,拯救克莱斯勒吗?这就还得要问,他的军事式管理能否在那里行之有效?那么,我们先要分析这种管理方式。
军事化管理学VS分散管理
在中国军事化管理学已成热点,还有人引证说,世界500强企业的数以千计的高管毕业于西点军校,这纯属误导。美国《商业周刊》还刊有专文分析,为什么公司高管中军人出身者如此之少?——美国大公司的董事长和执行长中,只有联邦快递的FrederickW.Smith、百事可乐的StevenS.Reinemund、通用汽车的RobertA.Lutz等少数人。
但美国的公司组织仍体现了军事化传统。看美国政治制度,是民主、多元,强调分权、制衡。可公司组织却是专制、独裁。如,多数大公司董事长、执行长和总裁都由一人担任。董事长本应代表股东利益,对公司高管进行监督、评估和奖罚,而身兼数职就完全是利益冲突了。
黑格尔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一元化的公司组织能在竞争中崛起,成为主流管理模式,是因为它的优势:有利于内部意见的统一,资源的集中使用,能就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那还要说到我商学院的前院长斯班达博士,他是英国人,学术上很有造诣,早年曾任英国皇家海军上尉。但我们的学院中派系林立,人事关系复杂,他干得焦头烂额。我与他深聊过,他认为是那些教授太缺乏纪律性。他提到当年的军事训练,在指挥俚目令下,成队列的士兵在甲板走正步,若没有“立正”的口令,即使走到了船沿也不会停止,直到跌落海水中。他憧憬的是那种纪律性?我忍俊不禁:这里是最高学府,怎能指望教授们也像大兵那么地绝对服从?
以他如此预期心理,会与同事的关系紧张,也就不奇怪了。美国大学是自下而上,权力分散,连教职的聘用和解雇要通过程序,由系里的人事委员会决定,那是由无法炒的终身教授把持。行政管理主要靠协调而不是权威。——后来嘛,斯班达黯然离职了。
组织涣散、行政效率低下是学术机构的通病。那是否也来要搞改革,实行一元化的军事管理,以提高效率?
记得AT&T公司前总裁说过这样的话:我能强制性地让我的员工都在早上七点准时上班,可我难道能强迫我的科学家、工程师产生灵感、激发出最创新的概念吗?显然,所谓学术气氛,就是有良好的知识创造环境。要使生产者有最好的产出,就要避免等级制、要鼓励平等交流、百家争鸣,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意。
是要凝聚力还是创造力?
在伊拉克的美军数辆M1A1主战坦克被击毁,据说反美武装使用了中国的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这已引起美国军方的担忧。可想一下,那坦克重量达60吨,装甲钢板厚度达120毫米,为什么自重才十几公斤的导弹就足以把它摧毁?道理也简单,因为导弹攻击时,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从而产生巨大威力。
拿破伦擅长于集中火力攻克一点,出奇不意,发起攻击,从而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范。二战中德军面对英吉利海峡彼岸的威胁,分兵布防,而盟军则攻其一点,在诺曼底登陆,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面对国内严峻的经济问题,国际上苏、美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通过资源的集中使用,创造了“二弹一星”奇迹,改变了被动的局面。
可再想一下,从古代战场上的矛与盾的交锋,到今天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导弹的对抗,人类社会取得了多大进步啊!这要归功于创新,是无数创新的累积和发展:先是某个体的创新,然后是其它个体的学习模仿,然后再创新、再模仿……。那么,若要永远保持领先地位,就得不断地创新。
要为不断创新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就需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提倡个性化,鼓励内部竞争。那就应该避免高度集中、高度纪律化、军事化的体制。所以,集中和分散、纪律性和个性化,是各有利弊。那综合权衡,什么才是最佳的公司组织和管理模式呢?
只因专有和低复制成本而有价值
今天的商业竞争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产品的拥有,包括工程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和行销技能等,那是公司的无形资产。
知识产品的创造往往投入巨大,但一旦产生后,重复使用或复制的成本则很低,所以能给企业带来巨大价值。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拍摄,耗资2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当年此艘邮轮的建造成本(那时的投资以现值计算,约为1.2-1.5亿美元)。然而,影片制作的主要成本只发生在首个产品。而第二、第三个产品,成本是多少呢?也就是影片拷贝的成本,几乎为零。而该影片上映后,前38个星期全球票房收入就达到12亿美元,其它还有电视转播、影碟、音乐等的收入。那真是一本万利啊!
在药业的研发中,平均每20种新药,才有一个能通过临床试验,最后得到美国食品药物局(FDA)批准,从初期投入到最后上市,要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那是风险大、投资大的行业。但若能成功,就就是厚利滚滚。如,英国的格兰素(Glaxo)医药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推出特效胃药雷尼替丁(Zantal),年销售达10多亿英镑。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