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程的由来—《新概念测量计量学》讨论之七
史锦顺 · 2011-07-02 07:07 · 64338 次点击
**测量方程的由来**—《新概念测量计量学》讨论之七
史锦顺
-
《新概念测量计量学》的第2章,讲测量方程的新概念。测量方程对误差分析十分重要,是误差分析的出发点。而误差分析是测量计量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尤其对测量仪器与计量标准的设计者、研究者,更重要。
经典测量学中的误差分析,直接对物理公式作微分。我1963年开始接触误差理论,对把物理公式直接进行微分这种作法,总觉得怪怪的,不顺当;后来接触的多了,国内、国际,许多名人都这样作,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在计量院时频处有个说法叫做“频率与时间成反比”,时间量纲是秒,而频率的量纲是秒分之一,似乎说时频反比有道理。细一想,恰恰相反,时频是正比关系。我73年后在电子27所参加小铯钟的研制工作。时而讲些时频正比的话。想不到一位P先生暗记在心,一个组里工作,也不和我理论,寻机找茬。1977年北大搞教改调研,我所在的二室全体人员与几位北大教师座谈。座谈的中心话题是征求对教改的意见。P先生可算找到了丑化我的机会,边讥笑、边挖苦地指摘我的时频正比观,主要意思是说北大毕业生就是怪。我站起来,看看几位北大教师。有人低者头,有人在想,而王义遒先生慢慢地摇着头,似乎在说:违反常理,竟惹麻烦。我自信能表达清楚、能说服母校的教师们。便慢条斯理地讲起来。
我说:讲两个量是什么关系,总是有前提条件的。一般来说,时间和频率是没有关系的,时间和各种原子能级跃迁的频率,都是客观存在,它们间没有关系。我们搞铯钟,就是利用铯跃迁频率不变这一点。这是时频关系的第一种:时频没关系。
时频关系的第二种是反比关系。振荡信号的频率定义是单位时间1秒的时段中的振荡次数。周期是频率的倒数。频率乘时间等于振荡次数。当振荡次数一定时,振荡频率与完成这些次振荡所需的时间成反比。
时频关系的第三种,是计时量与钟频率的关系。同样的客观时间,甲钟频率高了,则计时量大,即钟快了(超前);而乙种频率低,则计时小,即钟慢了(迟后)。因此在考察计时时,时间的度量结果即人们认识到的时间,与钟频率成正比。
时频关系的第四种,是测量频率时测得到频率值同取样时间的关系。频率测量,最典型的方法是用计数式频率计。计数器,设置一标准时间T称闸门时间(例如1秒),在此时段内数出进入的脉冲数。这时频率计测得的频率值同实际采样时间是什么关系呢,是正比关系。闸门时间大了,则进入脉冲多,频率测得值大。因此频率测得值同闸门实际时间成正比。
由上,在人们最关心、最常用的计时与测频的领域内,时频是正比关系。
我一边说一边观察,王义遒先生开始是摇头,过一会儿变成了点头。我一讲完,王先生立刻说:“史锦顺的观点是正确的,下面不再讨论学术问题。”晚上,我到招待所去看望。王先生说“今天突然有人说你有异说,我开始还以为你不知天高地厚发怪论。听你一说,你竟是阐述了一条规律。我一边开会一边想,你的理论可以推广。比如一根钢棍用尺量,尺大则量出的长度小,尺小则量出的长度大,这里面有测量的普遍规律”。(附注:王义遒教授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90年代任北大常务副校长;又及:经此事之后,P先生对我态度友好,我也未报复过。)
王先生的话,并没引起我的特别注意,我搞我的频率计量,不懂其他行业的事。一放就是二十年。到我退休前夕,写点总结,总想理顺误差分析的逻辑顺序,这才逐渐形成区分测得值法则与建立测量方程的概念。第一次作学术报告,是在我退休之后了。
建立测量方程的主要思路如下。
测量的根基是物理公式。物理公式的量都是客观的、准确的,都是真值,简称实际值。物理公式是实际值的公式。测量用的公式是根据物理公式而写成的计值公式,计值公式虽然有物理公式的形式,但其中的量已不同于物理公式中的量。计时公式中的量,有些是测得值,有些是标称值。
建立测量方程最重要的一步是将计值公式与物理公式结合起来,形成测量方程。测量方程包含了测得值,实际值、标称值,于是可以进行其间的比较。在测量方程中区分出常量与变量,对变量进行微分,这便使误差分析的逻辑顺畅了。
63年刚接触误差分析时感到的不顺,到97年才弄明白,当初的感觉是正确的。有了测量方程,区分常量变量,误差分析的微分操作,就严格地符合逻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