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管理创新
Aaron · 2011-07-06 09:25 · 48723 次点击
当前我国的质量管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质量管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是质量管理生搬硬套、内化不足,创新精神缺乏,质量管理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效果。
毫无疑问的一个事实是,目前质量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以及各方面的关注,无论从国际质量发展趋势,还是从中国质量发展趋势,以及从未来质量发展的趋势看,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已经深入人心。质量正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关注点,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质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将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将不再局限于技术和操作层面,而是更加关注如何从战略层面上重视质量,以获得持久的成功。我们不难得出,未来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产品质量和经营质量的竞争;未来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经济增长质量的竞争。
目前中国的质量管理从引入到发展也有一段时间了,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从客观上讲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搬硬套地引进国外的标准技术,很少进行实质性的突破和本土化,且过分强调质量管理的程序化,致使企业质量管理基本停留在质量管理维持阶段,而无暇进行质量管理的创新提高。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虽然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却收效甚微,甚至质量下滑都时有发生。因此在我国,质量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
做到质量管理的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管理方式要创新
首先,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局域网、共享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客观上使中间管理层的作用逐渐减弱,也使简化管理层次成为可能。减层扩幅的简约化管理将使中层管理人员站在更高的水平线上,充分有效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工具,结合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地、整体协作地完成各项工作,达到单位整体目标。也有助于形成“中层服务于基层,基层抓落实、各层次有效沟通、信息共享”的服务管理理念。
其次,管理手段的简明化。管理手段简洁、有效、规范。这种模式在不同类型企业均有表现,其表现形式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规范化管理。具体讲就是管理工作首先要梳理,搞出次序来,其次要排队,分出个先后次序来,再次要检索,删掉那些枝叶毛刺,最后要有突出,抓住重点工作干。
再次,要实施质量体系和质量技术的整合。当前,质量管理正向两极发展:其一,向解决具体而又复杂的质量问题的微观方向延伸,由传统的质量工程科学向更加严密的六西格玛技术发展;其二,向构造应对竞争环境、面向未来的质量系统的宏观方向延伸,由基础的ISO9001等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向追求永续经营的卓越绩效模式发展。创新质量管理,就是要整合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和六西格玛管理,整合推进ISO9001和卓越绩效模式,甚至是整合推进ISO9001、卓越绩效模式和六西格玛管理。
(二)质量管理机制要创新
竞争是提高市场效率的动力,当然也就成为了提高质量的源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质量管理创新的主题,那么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必须创新,必须有政府等外在力量来为企业的质量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为企业提供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提高质量。必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打破行业垄断和霸王条款,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其次,要为企业的质量改进提供信息和帮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企业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帮助,这既包括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社团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既要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又要提供市场调查和各类信息服务。
再次,要倡导全社会对质量管理的关注。消费者要勇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反馈质量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促使企业改进和提高质量;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质量的重要性,支持各项质量活动,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全员的质量管理氛围。
(三)质量理念要创新
质量管理的实践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着质量管理的实践,质量的内涵已由符合性标准演进为让顾客满意,进而注重差异化的竞争性质量;质量的领域已由产品、服务质量拓展到工作、过程、体系的质量,进而扩展到经营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环境的质量、发展的质量等;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产品、服务质量已成为创造价值的核心和底线,成为国际市场竞争首要关注的问题、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和每个人的道德准则;提高质量是企业、社团、国家和全社会义分内之事。
显然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认识质量,向企业和社会传递新的质量理念。要继续在全社会宣传和倡导大质量概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质量是一个国家或经济组织良性发展的基础,将成为每个人的道德准则。
发展质量从科学发展角度来理解是大质量的概念,包括了环境、资源利用、信息安全、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等,不仅涉及具体主体所拥有的质量特性,更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切可能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国家竞争力的质量。它超越微观领域的质量范畴,又把静态质量概念拓展到动态的质量,是一种科学发展的质量观。要注重企业质量与服务质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能力,更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质量理念。
(四)质量意识要创新
牢固地树立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创新质量意识,要增强质量忧患意识。企业如果没有强烈的质量忧患意识,就会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反应迟钝,久而久之,企业必然衰败。创新质量意识,要强化质量法制意识。国家对质量管理和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等去弥补市场的缺陷,抑制市场的副作用。对此,每一位企业经理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并认真遵守,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守法,依法办事,公平交易,接受监督,通过正当的竞争手段达到质量和效益的目标;应根据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质量活动,从根本上消除不规范行为,使企业管理走向有序的法治良性状态。
为了做到创新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品牌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名牌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战略性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争创名牌,要一丝不苟抓质量。要把握广大用户的需求,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培育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五)质量文化要创新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成员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共同创造、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的总和,企业的质量文化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质量文化由表层、中层和核心层三部分组成:表层即物质层,它包括质量管理的硬件设施及生产环境等;中层即制度层,它代表具有企业质量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核心层即精神层,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质量意识,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创建企业质量文化必须紧紧抓住精神层的内容,也就是人的质量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强化。
其实创新质量文化,就是要创建可信赖的质量文化。要把“零缺陷”理念作为企业质量文化的核心。因此,必须要建立预防系统,而不是事后把关;要用“零缺陷”的工作准则指导我们的实践。
同时创新质量文化,就是要建立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实施质量经营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企业应建立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建设一支具有集体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团队,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关注顾客需求的内容、细节和变化,自觉地采取措施,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