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热爱王大珩先生的最好体现是学习他继承他

  jilianglaobing ·  2011-08-05 20:05  ·  78611 次点击
崇敬热爱王大珩先生的最好体现是学习他继承他
——寄语全国计量界同道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牛凤岐
王大珩先生走了。在缅怀他老人家的时候,人们自然忘不了他那一连串耀眼的头衔和光荣称号,而对中国的计量从业者而言,最为铭刻于心和倍感亲切的是,他在计量领域的开创性、奠基性工作,他对计量事业的鼎力支持和矢志倡导,他代表中国计量界参与的国际活动,他作为“行政上的非计量界人士”担任过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理事长,他是包括大陆、台湾、港澳所有中国计量人心中的泰山北斗。他是中国人的骄傲,是包括计量界在内中国科技众多领域的骄傲。我们对他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但感激和崇敬不应是空洞的,虚幻的,不是把他当作招牌显摆,而应是具体的,实在的,付诸行动的。最有意义的体现,就是学习、继承他的人品、学问和治学方法。
自大学毕业至今45年来,本人虽然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工作,在行政上属于国家质检总局(及之前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技术监督局和计量局)的“局外”人,但就具体工作而言,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就兼跨了医疗器械和计量两大领域的,是计量部门行政上的“局外”,而专业上的“局内”人士。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我也是中国计量界的一员,对该领域的了解,自信是有相当的面和深度,有一点发言权的。在此,就请本界的同道们,允许我不揣冒昧地就学习、继承王大珩先生发表几点意见和建议,并与大家共勉。
1.刻苦钻研,做高水平的计量专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大陆地区的专业计量队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人数上肯定又是一个“世界之最”;然而就学术、技术水平而言,虽然也有几位“大家”,但总体上还是比较低,与所承担的任务不大相称。不仅身处基层的省、地、县级计量院所如此,即使是作为国家局长子、次子的两大研究院,一些身居要职的专业人士,也同样不敢吹牛。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则首先是从上到下都切实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然后是扎扎实实和锲而不舍的学习、提高行动。然而遗憾的是,第一,这种危机感和迫切感,似乎下层更甚于上层;第二,下层的学习、进修意愿经常被“工作忙”等理由压制和限制着。近一两年来,计量界掀起了一股考“计量师”的热潮,但并未真正下工夫提高业务水平。某些掌控着计量技术委员会的“一级计量师”,连查资料、看文献、搞研究的基本能力都很弱,如何指望他们带领整个专业口走向辉煌?又如何应对强制性项目减少和靠技术实力竞争的今后局面?几年前,在接受《中国计量》杂志记者的采访时,我就曾明确指出:业务培训是计量部门发展的软肋。在此,我还要再次强调:计量部门必须下决心解决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问题,一是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通过刻苦锤炼,出若干“大家”。历史上,包括王大珩先生在内,没有哪一个大学问家的学问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故在另一方面,专业人员自己也不能总等待“被培训”,而应该自己抓时间、找机会学习。唯有如此,中国(大陆地区)计量院所的未来才可能光明。
2.坚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职业道德,做公众信任的计量测试服务者
据被检单位(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相当普遍的反映,中国计量部门的从业者,不仅专业素质差,而且法律法规意识和职业道德也很成问题。对于前一方面,我的看法如前所述;对于后一方面,经过学习、调研,我不仅看得越来越清楚,而且深感震惊和痛心。我发现,在主管部门召集的会议上和所发的文件中,在由计量系统内部著名专业人士主持起草、审订、宣贯的众多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中,几乎从来不引用、不强调“计量器具”的定义。不仅如此,在一些掌控着计量技术委员会的专业人士主导下,某些医疗器械的部件被称为“器具”,完全或主要地不用做临床人体生理和解剖指标检测的医疗器械甚至其部件,好几大类被列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在超声探伤仪由于受到强烈反对而从“计量器具”名单中消失之后,仅为其部件,无法独立工作的探头(换能器)却依然被制定“计量校准规范”。于是,在被检单位人员心目中就造成一种印象:所谓“计量检定”,就是要钱!他们既不信任你,也看不起你。我想,这绝对不是计量部门上至总局领导,下到县级工作人员所希望有的形象。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从根上治理,即作为“执法”者,首先成为坚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职业道德的模范。而其中的首要一条,就是牢记“计量器具”的定义,严格划清计量器具和非计量器具的界限。近年来,我特地花工夫研究了国外的在用医疗器械监管和质量保证检测问题,深知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业。在监管体系上,虽然国外一律是归医疗器械部门,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由于技术力量方面的原因,计量部门还是有机会效力的。但问题在于,绝对不应背离自己制定和与国际接轨的“计量器具”定义,不顾医疗器械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态度而自行介入。我们敬重的王大珩先生作为中科院的奠基人之一,是“三严(严肃、严密、严格)”作风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者。我坚信,如果生前有机会了解了上述有违“三严”的行为,他绝对不会认同!而作为我们学习、继承他的具体行动,无疑应该包括:严格遵循科学概念,坚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职业道德。只有如此,作为专业计量测试部门和工作人员才具有公信力。
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慎行而不滥用
虽然计量检测也是技术工作,但与其它领域不同的是,其中经常涉及到执法,而列入强制检定范围者尤其如此。但问题在于,由于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既称执法、又搞创收的奇怪体制,在一些领导者和从业者心目中弥漫着的是一种扭曲的权力观。经常听到一些计量院所(包括国家局长子)的朋友反映:每次检定都“合格”,检定还有什么意义?每次检定都“合格”,我们感到很尴尬!事情真是怪了,难道你搞检定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不合格”,就是要让你有机会罚款、禁用才算正常?!更有甚者,在制定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时,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中本来规定得非常清楚,有的还是强制性条款,但一些“大腕”却刻意强调计量部门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为自己所搞的“加严”条款制造理由。他们追求的,竟然是不受限制和不受监督的权力。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众所周知,王大珩先生是身居高位的,但有谁能指出他老人家曾经有过这种擅权的理念和行为?我坚信:如果他生前有机会听说他一生钟爱的计量事业竟然被如此歪曲,一定会气得七窍生烟。由此,笔者主张:作为王大珩先生等前辈开创的中国计量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必须彻底纠正这类扭曲的权力观。
本文来自仪器信息网http://www.cncal.com/详细参考:http://www.cncal.com/thread-53837-1-1.html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