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计量单位

  仪器信息网 ·  2011-09-16 08:55  ·  40179 次点击
“大秤”、“小秤”、“大两”、“小两”、“关外秤”、“关内秤”……对很多当今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名词可能闻所未闻,但它们却是我国近代计量史上曾被广泛使用过的重量计量单位。
“旧中国,我国普遍使用的有英制、米制、俄制和中国的市制及旧杂制,计量单位五花八门。”原国家计量局王宣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当时计量单位制的混乱状态:“自从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外国的度量衡制度随之传来。海关、银行都以各通商国的度量衡为准;矿山、工厂和公用事业由哪一国经办,就使用那一国的度量衡制度;企业使用哪国的仪器,就用那个国家的计量单位。”仅就市制中的“斤”来说,各地的量值就很不统一:有的地方是16两为一斤,有的地方是18两为一斤,有的地方则是20两为一斤。计量单位制的混乱严重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方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中国成立后,改革计量单位制成为一项异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959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以“米制”作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废除旧杂制,限制英制的使用范围,逐步改革市制。这一命令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个关于计量工作的命令,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为一项事业颁布的第一个命令。足见国家对计量事业多么重视,把她摆到多么重要的位置!
1977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施行)》,规定逐步采用世界通用的国际单位制,进一步统一计量制度。
1984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计量工作的第二个命令,即《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正式确定了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制定的计量单位为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如果说计量是棵大树,那么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则是深埋在地下的根。小小几十个计量单位,却对整个计量事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米、千克、平方米、焦耳……”现在,人们早已熟悉了这些法定计量单位,而“大秤”、“小秤”、“大两”、“小两”也已成为历史概念,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