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辨力的讨论

  史锦顺 ·  2011-11-20 15:57  ·  59766 次点击
**关于分辨力的讨论**
史锦顺
**1分辨力的意义**
分辨力是测量仪器的性能要素之一。现有的测量学理论,对分辨力关注甚少,以致在应用中常被误解。
分辨力是测量能力的阈值。阈值就是门限、门槛,是测量仪器几项性能的限度。
1量程最小值的限度。
2分散性的最小限度。随机误差、复现性的最小限度。
3不准确性的最小限度。误差元与误差范围的最小限度。
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必须在测量仪器能分辨得出的条件下,才能谈得上。许多文章,把指标分析得优于、甚至远优于分辨力,是不对的。
-
实例1G先生用一台数字式频率计测量他研制的5兆赫高稳晶振,秒采样,显示数100个,都是5000000赫,代入公式计算,西格玛等于零。问我如何计算稳定度。我告诉他,数字式频率计1秒采样的分辨力是1赫,辨别不了1赫以下的频率变化。这个测量只能说明,你的晶振的性能,稳定性优于2E-7。
把100个测得值代入公式算,不稳定度是零,但这种计算无效。正确的作法是更换测量仪器,用频标比对器。该比对器采用微差倍增法(等效频率乘20000),使分辨力提高到1E-11。再用计算计数器,扩展100倍,分辨力达到1E-13,这样才能正确测出高稳晶振的稳定度。后来,此人研制的晶振,荣获第一届全国晶振比对长稳第1名。
以上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不能将相同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这一点,比较容易识别。大量书籍、文献中,甚至样板评定中,数据最大变化仅为2,甚至仅为1,也代入贝塞尔公式计算,这是不妥当的。笔者认为,计算得到的西格玛一般不能小于分辨力的二分之一,或者最小不能小于分辨力的三分之一。这样才能符合分辨力是最小识别范围的逻辑。精密测量要求有高的分辨力。数据变化量要在分辨力的三倍一上,否则不能动用贝塞尔公式。
实例2一根钢棒,用米尺量,测得值100.5mm;用游标卡尺量100.00mm用千分尺量100.02mm。经比长仪测量得100.000mm。有人据此评论说,考察米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的性能时,比长仪的测得值可视为真值,因此这组测量,米尺测量误差为0.5mm;游标卡尺误差为零,即不准确度为零;千分尺的误差为0.02mm。此评价忘了分辨力的作用。游标卡尺分辨力为0.05mm,算误差不能小于分辨力,因此游标卡尺的误差给法最低是0.05mm,而不能是零。
有人问:测得值减真值是误差吗,怎么上边对游标卡尺的计算不对?
可以这样理解,游标卡尺的测得值L(D)应写成
L(D)=100.00mm±0.05mm
设真值L(Z)是100.000mm,则误差为L(D)减L(Z),就不会得零了,而是得±0.05mm。因此,即使测得值等于真值,测量误差的最小值是分辨力,而不应是零。
**2误差理论对分辨力的处理**
误差理论讲到分辨力时,通常认为:若分辨力是D,则分辨力的误差范围是±D。也可表示为误差范围。
计数式频率计,分辨力为尾数的一个字,引进误差为加减一个字,并且有专有名称,叫“正负1误差”。例如0.1秒采样(闸门时间0.1秒),计数器尾数一个字代表10赫,因而分辨力引入的测量误差范围是±10赫。
以上误差理论对分辨力的认识,载于各种书籍,特别是载于各种计数式频率计的说明书,就不再给文献出处了。
**3不确定度论对分辨力的处理**
不确定度论对分辨力处理的规范作法是:设分辨力是D,其半宽为D/2,均匀分布,除以根号3,得标准不确定度为0.29D。
不确定度论的这个对分辨力认识,载于众多文献。
**4关于分辨力的讨论**
设分辨力是D,误差论认为此项误差的误差范围区间是误差区间的宽度是2D,半宽度是D。
不确定度论认为:分辨力是D,不确定度区间半宽度是D/2
两种理论对分辨力的处理,差别甚大,是两倍关系。
本文论证:误差论对分辨力的认识是正确的;不确定度论对分辨力的认识是错误的。
我们做实验如下。
实验1取一台电子案秤。最低位为1克,即分辨力是1克。
我们来做分辨力实验。用案秤测量10克砝码,显示为10克。加标称值为100毫克的砝码(以下加减砝码,都指100毫克砝码),加一个到3个砝码,显示都是10克;加4个砝码,显示为11克,加5个到13个砝码显示都是11克;加14个砝码时显示为12克,加15个到23个砝码,显示都是为13克。分辨力是10个100毫克的砝码,即1克。
我们看,加4个砝码(物重10.4克)时,显示为11克。再加9个砝码,显示仍为11克,就是说,在测量10.4克时,加9个砝码,仍分辨不出。
加13个砝码时(物重11.3克)时,显示为11克,减去9个砝码,显示仍为11克,减去9个砝码仍分辨不出。
分辨不出的情况,砝码增减的最大可能是加减9个砝码,因此其范围是加减0.9克。下表单位是1克。
重物显示重物可能值砝码重量变化范围(偏差可能范围)
10.41110.4——11.30——0.9
10.51110.4——11.3-0.1——0.8
10.61110.4——11.3-0.2——0.7
10.71110.4——11.3-0.3——0.6
10.81110.4——11.3-0.4——0.5
10.91110.4——11.3-0.5——0.4
11.01110.4——11.3-0.6——0.3
11.11110.4——11.3-0.7——0.2
11.21110.4——11.3-0.8——0.1
11.31110.4——11.3-0.9——0
11.41211.4——12.30——0.9
此实验可以更细,增减的砝码小到10毫克或1毫克,于是相应的范围成为加减0.99克或加减0.999克。
因此,变化范围应为。
由上,分辨力是1克的电子秤,分辨范围是加减1克。
结论:分辨力是1,则按范围写出是正负1。因此除以2是不对的。
我们再从示值误差的角度来讨论。
示值是以克为单位的整数。而被测物的重量是有各种可能的数。整数的转换点不同,则示值误差不同。
转换点内区间被测物重示值示值最大误差元
10.0110.9910.01110.99
10.111.010.1110.9
10.211.110.2110.8
10.311.210.3110.7
10.411.310.4110.6
10.511.410.5110.5
10.611.511.511-0.5
10.711.611.611-0.6
10.811.711.711-0.7
10.911.811.811-0.8
10.9111.911.911-0.9
10.9911.9811.9811-0.98
10.99911.99811.99811-0.998
例2,取一台数字式频率计。其原理是在标准的闸门时间内数被测频率的脉冲数。
被测频率1.1赫,即周期0.9秒,在1秒的闸门时间中,可能出现两个脉冲,测得值2赫,误差为0.9赫。若被测频率是0.9赫,即周期为1.1秒,一个采样时段中,可能一个脉冲都不出现,测得值0赫,误差为负0.9赫。
若被测频率是1.01赫,测得值可能为2赫,误差最大可能是0.99赫;被测频率是0.99赫,测得值可能为0赫,误差的极端值是负0.99赫。因而,当采样时间为1秒时,计数器一个字的分辨力的误差范围是,误差范围的半宽度是1赫。
样板评定实例0.1秒采样。即闸门时间为0.1秒。计数器每记得一个数,代表10赫。由此,区间半宽度是10赫。样板评定以10赫除以2,得5赫做为区间半宽,这是不对的。
**结论**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是D,误差范围是,包含区间的宽度2D,区间半宽度是D。数字式仪表的分辨力D是最低位的一个字,误差范围是,区间的半宽是一个字所代表的量。
对分辨力的认识,误差理论是正确的;不确定度论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GUM
《不确定度原理》刘智敏著
国家计量技术统一宣贯教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编

3 条回复

昨日之星  2012-03-30 18:46
案例:一根钢棒,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结果得100.00mm;用千分尺测量,测量结果得100.02mm;用比长仪(光学计)测量,测量结果得100.000mm。因为比长仪示值误差允许值远小于卡尺和千分尺示值误差,因此用比长仪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100.000mm完全可以约定为卡尺和千分尺测量结果的“真值”。
根据误差的概念“测量结果减去真值”,那么用卡尺测量的结果与约定真值之差=100.00-100.000=0.00,用千分尺测量的结果与约定真值之差=100.02-100.000=0.02。
楼主提出用卡尺测量的测量结果是 L (D)= 100.00mm±0.05mm,也就是说检查员对同一个被测量测得的测量结果变成了99.95mm到100.05mm的一组数据。同一个被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不是一个,而是无穷多个,这实在令人费解。现实测量活动中,好像也没有哪个检验人员在检验报告中对某个尺寸测量这样给出测量结果吧。
如果测量人员真的给出的测量被告是 L (D)= 100.00mm±0.05mm,按JJF1059的规定,只能理解为被测参数测量结果是100.00mm,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0.05mm,即测量结果100.00mm的可信性在半宽0.05mm的区域内。可信性在半宽0.05mm的区域内,并不意味着被测量的值在99.95mm~100.05mm内。被测量处于什么范围内还需要通过另一个更高准确度的测量过程获得“(约定)真值”。
假设本案例中比长仪的测量结果是100.023mm(可看作为约定真值),则L (D)= 100.00mm±0.05mm表达的意思是,测量结果为100.00mm,测量结果准确性=误差=测量结果-真值=100.00-100.023=-0.023mm,测量结果的可信性为半宽0.05mm的区间,被测量可能处于99.977mm至100.073mm中(而不是处于99.95mm~100.05mm内)。
误差理论是正确的,不确定度理论也是正确的。不确定度从来不否定误差,它们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描述测量结果的品质高低。研究不确定度时千万不能抱着误差概念不放,同样研究误差时也不能和不确定度画等号。
分辨力是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不是测量结果的计量特性。测量设备的分辨力是D,指测量设备的误差范围是,不是测量结果的误差,也不是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虽然都使用同一台测量设备,每个测量结果的误差还是需要知道具体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两个数据后才能够确定。测量设备的分辨力既会给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也会给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带来影响。因此分辨力将会产生测量结果的误差,也将给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千万不要把误差和不确定度煮成一锅粥。
quantong  2012-03-27 10:09
福州泉通电子系港资企业成立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历年来以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态度来满足客户对显微镜的不同需求。显微镜数码升级;应用于传统显微镜无成像系统进行无缝改造,使其升级为数码显微镜,应用于学校显微镜数码互动教室、研究所等领域。
数码生物显微镜、数码体视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化工、农林、冶金、材料、刑侦等领域
品质外观检查;应用于激光孔检查、电子元器件焊接检查、电脑部件检查、混凝土、汽车管道检查、珠宝鉴定、古玩收藏、钱币鉴定等领域。
机器视觉产品;应用于工业产品外观智能化判定领域。
智能化产品;应用于形态学自动比对等领域。
“咖啡象”是泉通电子公司注册的品牌,并获得多项专利证明。“咖啡象”数码新视窗共五大类几十多种产品,经过广泛应用,已经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赞许。
公司地址:福州市则徐大道368弄仓山工业区8号楼 邮编: 350007
电话:0591-83419204
Email:[email protected]
崔伟群  2011-11-22 10:08
看了先生的文章,觉得先生纠结在一个问题上,
即实际测量中,误差是否可知,误差范围是否可知?
如果实际测量中,误差可知,先生的理论没有错;
如果实际测量中,误差的准确范围可知,先生的理论没有错;

然而遗憾的是,在实际测量中,误差只能给出估计值,误差范围也只能给一个估计值,因而当分辨力的概念应用于误差理论时,分辨力只可能作为一个估计的误差或误差范围,而不是实际的误差或误差范围(大多数情况下)。

这就涉及到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的问题,哪个标准更合适?

误差理论认为实际中给出的误差或误差范围就是真实的值,显然很难切合实际。

而不确定度理论认为实际中给出的误差或误差范围并不可靠,所以对此进行了概率化,显然更符合我们的认识规律。

因此,虽然二者都可用于评估测量结果,但是不确定度理论更科学,因为不确定度理论辩证地看待了误差问题。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