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次全国分析测试中心及地方协会负责人会议于银川召开

  XZKL1234 ·  2019-07-07 10:14  ·  71904 次点击
2019年7月4日,第二十三次全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及地方协会负责人会议在银川悦海宾馆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北方民族大学、宁夏材料研究学会承办,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银川都市圈新材料产业联盟协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研究员、北方民族大学东·华尔丹副校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陈国顺副主席等,以及副理事长刘成雁教授、常务副秘书长张渝英研究员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来自政府部门、各级分析测试中心及协会、科研院校、生产制造企业等4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IMG_1506.jpg
IMG_1504.jpg
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委委员吴波尔主持,北方民族大学东·华尔丹副校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陈国顺副主席、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教授分别致欢迎词。
IMG_1498.jpg
北方民族大学东·华尔丹副校长
IMG_1512.jpg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陈国顺副主席
IMG_1514.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教授
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分析测试的跨界融合、创新成果转化,为分析测试工作提供一个良好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围绕分析测试大数据应用、新技术推广等主题,王海舟院士、孙坦研究员、白玉教授、孙泽明研究员、侯贤灯教授、陈江韩研究员、韩凤兰研究员、尹碧桃、方向研究员等专家作大会报告。
IMG_1518.jpg
报告题目:科研试验结果有效性评价
报告人:王海舟院士
科技创新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科研试验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之一,海量科研试验结果及其衍生数据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数据单元,所形成数据源和数据流维系驱动着科学研究高效运行不断推陈出新,科研试验结果和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方向和成败,因此,科研试验结果可靠性评价的发展战略研究势在必行。
由此立项的科研试验结果可靠性评价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对科研试验结果可靠性及数据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了调研、开展了科研试验结果质量控制试点工作,最终对科研试验结果可靠性评价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一是建立并推广科研实验室良好规范认可,约束学术不端等行为,建立适合各自研究特点的科学、严谨、闭环、可追溯、规范的科学实验室实验结果可靠性保证体系;二是推进科研活动标准化及成果转化系统标准。根据研究类型的特点,一些大数据等需要标准引领的领域应该标准先行,以确保研究路径的正确性;在研究成果最终要实现转化的领域,应在研究立项的同时,开展标准的研究,在研究项目结束同时完成标准的草案,以利于成果的转化。
IMG_1568.jpg
报告题目:我国农业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报告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研究员
农业大数据建设来自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因为,如今我国的农业治理水平快速提升,科学决策需求凸显,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成为趋势;农业应用系统积累已经达到了开展大数据分析的要求,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解决农业部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深度知识服务。
大数据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的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大数据在气象分析、建模与预测,土地规划,种质资源选用、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应用也分浅层应用和深层应用。浅层应用是指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业务领域的涉农数据整合成标准统一的数据源,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及时全面掌握农业的发展动态,发现问题、研判趋势;深层应用是指对复杂农业系统和现象进行数据建模,发现并揭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深层因果关系,模拟因果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最终干预、改善农业系统的运行,并预测未来现象的发生。
IMG_1634.jpg
报告题目:临床质谱——机遇与挑战
报告人:北京大学白玉教授
应用于临床是质谱的一个巨大机遇,如用于微生物鉴定、新生儿筛查、激素水平测定、疾病标志物筛查、疾病诊断、临床治疗监测、耐药性测试、生物成像、药物代谢研究等众多方面。不过,对于这些复杂生物体系中痕量待测物的分析还面临着多项挑战,如待测物含量低、背景干扰严重、动态范围宽等,其定性定量分析的质谱分析方法也相应的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选择性、灵敏度和通量的需求。
建立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通量的质谱分析新方法,则需要解决样品预处理新方法、离子化新技术、亲和识别、信号放大等关键问题。从这几个角度出发,白玉教授团队建立了超灵敏常压质谱免疫分析平台和基于激光可裂解探针的原位聚糖质谱分析和成像技术。
IMG_1685.jpg
报告题目: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秘书长孙泽明研究员
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高分子、复合材料,再到如今的信息材料,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也称得上是一部材料发展史。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新技术的发现和某种新产品的研制成功,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为了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解决新材料产业测试评价的瓶颈和短板,2017年底,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完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总体布局,初步形成测试评价服务网络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国主要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和上下游市场的测试评价体系。
孙泽明研究员介绍了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中心建设思路。据了解,如今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已初步建成由1个主中心、4个行业中心、3个区域中心组成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科技服务体系。
IMG_1758.jpg
报告题目: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研制与标准制定
报告人:四川大学侯贤灯教授
1988年中山大学测试中心研发了D/max-A型X射线衍射仪与微机联机;1980年代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开展了SEM-数码相机联机研制探索;1993年中山大学测试中心研制了国内首创的激光飞行时间质谱仪。近年来,进入新时代的仪器研制时期,高校分析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承担的气-固反应界面实时原位探测的透射电镜/拉曼散射联用系统项目、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承担的深紫外激光共聚焦多光谱系统研制项目、沈阳化工大学测试中心承担的高温快速反应分析转化器开发及应用项目、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承担的多物理量同时测量的新型原子光谱分析仪项目等。
侯贤灯教授回顾了高校分析中心仪器以及零部件研制的历史,并在报告最后指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除了常规分析测试服务外,还应当进行分析仪器或仪器部件研制,做研究型分析测试中心;另外,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也需要加快标准修订或制定工作的步伐,以满足不断出现的高新分析仪器进入市场的需要。
IMG_1834.jpg
报告题目:分析实验室的设施管理与高效运行
报告人: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陈江韩研究员
由于实验室设备种类、数量极具增加导致的资源配备紧张,实验室设施改造存在诸多困难,设备的成套性与实验室系统性的矛盾等,面对上述问题,实验室如何精益运营,如何统筹工作空间的经济性、有效性、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如何充分有效发挥设备设施的投资效益、节能减耗,是实验室管理者的日常功课。陈江韩介绍了其单位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引入设施管理(FM))概念,并针对分析实验室的专业性,进行了范畴扩充等工作。
IMG_1855.jpg
报告题目:宁夏分析测试中心发展历程
报告人:宁夏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韩凤兰研究员
宁夏分析测试中心于1978年成立,曾作为宁夏科技厅所属事业单位。2002年与宁夏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一起并入北方民族大学,挂靠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优秀会员单位。目前,中心实验室面积4200m2,配备有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科研仪器设备917台套,总值近亿元;专兼职人员45人,博士学位者比例达到50%;为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工矿企业、农业环保公用事业公安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综合性分析测试、咨询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负责人责任制度、产学研联合开发机制等,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研发创新能力,创新体系较为完善;近年来承担了多个国家、地方级重点项目,建设了三个国家级平台,材料科学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先进材料示范性国际合作基地、宁夏碳基先进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工程中心;与伦敦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IMG_1865.jpg
报告题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工作介绍
报告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部主任尹碧桃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于1986年由原国家科委批准成立,是由全国分析测试及相关单位和组织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社会团体。主要开展分析测试科技成果评价、分析测试标准化、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与培训、举办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等工作。其中,分析测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目前主要有CAIA奖、BCEIA金奖、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等;分析测试标准化工作,包括相关国家标准、CAIA标准等;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与培训工作主要包括2008年成立的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NTC)开展的培训等工作;1985年第一届BCEIA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是国内分析测试领域专业化程度和知名度最高的国际性盛会。
今年十月将举办的BCEIA2019,展览面积35000平米,同比增长34.6%;参展商数量预计达到550家,上涨10.9%;标准展位数1450个,上涨31.8%。同时,作为BCEIA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报告会组织了10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电子显微镜与材料科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磁共振波谱学、电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环境分析、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标记免疫分析等10个分报告会,此外还有多场专题论坛以及墙报展等。与往届相比,BCEIA2019新增了许多重点活动,如:分析检测与体外诊断国际高峰论坛,科学仪器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仪器信息网举办分析测试行业人才交流论坛等。
IMG_1893.jpg
报告题目:分析—测量—分析——大数据与分析科学的演进
报告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研究员
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测量是为确定量值而进行的全部操作,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用数据描述事物。如今,以研究生命科学相关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转录物组学等为例,有海量信息有待获取。其中又以质谱分析为例,亦是大数据分析。而质谱大数据处理目标主要有从复杂背景中找到样品信息,从样品信息中找到差异特征离子,建立分类/分级判别模型并通过统计学检验,谱库检索与验证。
科学研究数据与日俱增,与科学相关的大数据称之为科学大数据,其一般来自于物理世界,内容为科学实验数据或传感数据,特点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循,采集的代价比较高。科学大数据集复杂性、综合性、全球性和信息与通信技术高度集成性等诸多特点融于一身,其研究方法也正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跨学科方向转变,科学大数据正在使科学世界发生变化,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
会议第二天,将按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及科研院所和企业、地方分析测试中心及协会、高校分为三组进行分会场交流讨论。
微信图片_20190705004732_展览1.jpg
微信图片_20190705004744_meitu_3展览2.jpg
同期小型展览
本次会上,多家仪器公司也展示和介绍了其最新的理念与新技术新应用。岛津产品经理尹宏瑞带来报告“物联网技术与液相色谱技术的组合”、安捷伦大中华市场总监郑欣带来报告“合作创新驱动实验室精益运营”、布鲁克应用工程师应晓浒、王金波带来报告“X射线检测新技术”、赛默飞资深应用工程师黄敏带来报告“从鉴定到定量——Orbitrap超高分辨质谱助力定量蛋白组学的发展”、耶拿应用工程师吕万良带来报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光谱仪在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