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弃整治研讨仪器仪表的管制

  计量专家 ·  2011-12-09 09:23  ·  32699 次点击
1报废处置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仪器设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严格把好报废处置这一关,不仅能够促进仪器设备正常的新陈代谢,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加以及时弥补,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效益,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2仪器设备管理的特点
高校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基地。因此,仪器设备管理与工矿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仪器设备管理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品种多,数量大,总额高。高等学校一般规模较大,学科门类多,教学和科研工作兼顾。因此,拥有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设备的品种少则几百种,多则几千种,仪器设备总额少则几千万元,多则几亿元,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
(2)层次多,高新仪器设备多。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其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在仪器设备配置上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基础教学设备同品种、同规格台(套)数多,但普遍单价低;专业教学设备和科研设备台(套)数较少,但单价较高,有些科研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单价可达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教学设备一般以通用设备为主,而科学研究则需要大量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的专用仪器设备,其中包括许多进口仪器设备。
(3)仪器设备比较分散。高校仪器设备一般分散在各院系、各研究所和机关各处室使用,实行两级甚至三级管理。因此,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
(4)使用管理归属变动较频繁。为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近几年高校合并、调整频频,高校内部的专业调整、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科研及管理机构新建与整合的变化也很大,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归属变动频繁。
(5)更新周期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仪器设备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其性能、质量、档次不断提高,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高校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为适应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必须不断更新,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6)投入不足与利用率不高现象同时存在。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有了明显增加,高校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生均仪器设备值仍偏低,有些高校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同时,高校内仍存在着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的现象,特别是一些主要为科研服务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普遍偏低。
在很多时候,一个科研课题结束后,其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后就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再使用。
3从报废处置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仪器设备的报废是其生命周期的结束,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做好仪器设备的正常报废工作,可以及时清理不良资产,促进教学及科研设备及时更新,改善实验室环境,有效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一般,仪器设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及时给予报废。
使用年久,基本达到或超过规定使用时间的仪器设备;技术落后,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已达不到最低使用要求的仪器设备;主要部件或结构损坏且不能修复,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的仪器设备;部件磨损严重,修复费用超过或接近整机新购价格的仪器设备;因国家标准变更,属于淘汰型号或不准继续使用的高能耗、低效率仪器设备。
对于符合条件的仪器设备报废,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一般,先由设备使用管理人员逐项认真填写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单,经实验室主任、院(系)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校仪器设备主管部门。校仪器设备主管部门认真审核使用时间、报废理由等项目,并到使用单位了解仪器设备的状况,认真地核对账、物及报废申请单的各个项目,确认符合报废条件后,签署意见报主管校长审批或报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学校或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复后,就进入仪器设备销账和报废处置环节。
在仪器设备报废处置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感到,近几年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正在不断规范,但同时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账、物不符现象比较严重。近几年,各地高校合并、调整过程中,资产清查工作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仪器设备账、物不符,设备管理部门的账与财务部门的账不符现象十分普遍。此外,高校内部的教学资源整合,校园搬迁等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及时调整资产账,也极容易造成仪器设备账、物不符。在仪器设备报废过程中,若不认真核对账、物是否相符就同意办理报废手续,会给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2)损坏、丢失现象比较严重。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经常性的保养是保证仪器设备长期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但是,近几年来,高校在仪器设备的拥有量大幅度上升、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仪器设备的运行、维修经费却没有同步增长,维修技术力量的配备也严重不足,使相当数量的仪器设备缺乏日常维护和维修,许多设备带病运行,使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有些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被闲置,最终造成仪器设备的提前报废,浪费了宝贵的办学资源。此外,在仪器设备归属调整、搬迁过程中,以及管理人员调动、工作岗位变动过程中未及时办理归还、移交手续,极易发生仪器设备的丢失。
(3)闲置现象比较严重。高校仪器设备实行校内二级甚至三级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仪器设备的部门、单位所有,一些单位不愿意把暂时或长期闲置的仪器设备调配给其它单位;而仪器设备经费的无偿划拨和使用,也使需要仪器设备的单位不愿意接受从其他单位调拨的闲置仪器设备。由于闲置设备的调拨难度大,不及时,造成闲置仪器设备的可利用价值下降,甚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而报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4)随意拆卸现象比较严重。根据仪器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的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其原有形态及部件的完整,未经批准不允许被拆卸。但实际上随意拆卸待报废仪器设备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特别是台式计算机等通用设备。这一现象的存在,一方面给报废仪器设备的有效再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使原本还有利用价值的报废设备只能作为废品处理;另一方面,随意拆卸仪器设备也是资产管理中的一大漏洞,很容易使仪器设备内的零部件散失,或被个别人据为私有,甚至使整台设备丢失。
(5)重报废轻处置现象还比较普遍。在高校的仪器设备报废工作中,比较普遍地存在注重报废和销账,而忽视报废品的清理回收和处理。在许多情况下,仪器设备在报废销账以后依然滞留在实验室,这不仅影响报废仪器设备的残值回收,而且很容易造成实验室账、物管理的混乱。
(6)处置方式简单,隐形浪费现象严重。高等学校每年报废的仪器设备少则几百台,多则上千台,其账面原值达到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这些仪器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维修或改变其用途可以得到再利用。但许多单位没有把这些报废的仪器设备充分利用起来,而是直接把它们当作废品廉价出售,造成国有资产的隐形浪费。
4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若干对策研究
(1)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报废处置程序。长期以来,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重心一直放在仪器设备的计划、采购以及日常使用的过程管理上,而对于仪器设备的报废以及报废设备的处置一般规定得比较原则,使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置工作缺乏可操作的具体依据。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财政厅在2003年9月制定下发了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试行办法,同时成立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中心,对闲置资产进行集中处置,对拟报废的资产集中办理报废手续并处置报废资产。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校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规范了仪器设备的报废程序(1)和报废设备的处置程序(2)。
(2)科学严格地掌握报废标准。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可操作的报废标准,规范报废工作程序是做好仪器设备报废工作的前提。为了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对申请报废的仪器设备要认真做好技术鉴定工作,从严掌握报废标准,并将报废工作与仪器设备的调剂、报损处理等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明显未到正常报废年限的报废申请,要特别慎重审批;对多次维修不能修复的报废理由,在审批时应要求提供已经多次维修的证明材料;对维修费用过高的报废理由,应要求提供维修单位的鉴定及收费标准;对还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发挥作用的仪器设备,要先调剂后报废;对确实符合条件的,则坚决报废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率。
在报废审批中,如何确定仪器设备的正常报废年限是一项十分重要但困难的工作。仪器设备的寿命可分为自然寿命和技术寿命。自然寿命是指仪器设备从投入使用到报废所经历的时间。技术寿命则是指仪器设备在自然寿命结束前,因技术性能指标不能满足需要,必须被更为先进的仪器设备替代所经历的时间。
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仪器设备,其使用寿命的确定依据也不同。如对在科研中起主导关键作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会影响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科研成果的取得的一部分关键仪器设备,应以技术寿命确定其使用寿命;而对一般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其使用寿命一般以自然寿命为主确定其使用寿命。国家对企业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并计入生产成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对各类仪器设备的折旧年限均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短则几年,长则二十几年。但高校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未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审批报废年限时我们可参照企业仪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确定高校仪器设备的自然寿命。
(3)加强对仪器设备因丢失而报废的审查和处理力度。在仪器设备报废审核中,常有因仪器设备丢失而申请报废的情况。对此,我们必须严格把关,慎重处理,审批前应认真调查,查清丢失的真正原因。对因未采取有效的防盗、安全措施,造成仪器设备被盗;将仪器设备挪作私用或擅自出借造成丢失;人员调离未及时移交、归还仪器设备造成损失等原因而提请报废的仪器设备,必须先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经济责任。
对只是暂时有帐无物的,可先列为报失,待查明原因后,再按有关规定处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4)区别情况,多种方式处置报废仪器设备。高校对各类申请报废的仪器设备应实行多种处置方式,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如可以将技术性能指标已不适合科研需要,但整体功能仍完好的报废科研仪器设备降级作为教学仪器设备;将正常使用功能已丧失的报废仪器设备作为教具使用,供学生学习拆装和教师教学演示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此外,一些因技术落后而淘汰的仪器设备,通过修理或改装,可以捐赠给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校,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改善这些地区的教育教学条件。
(5)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仪器设备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拨款,国家不要求学校对投入予以偿还或进行某种经济核算。因此,高校内部各使用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资产,普遍存在着一种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痛的心理。反映在仪器设备购置上,使用单位往往求多、求全,极力向学校争资源,也使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革仪器设备无偿占有的管理方式,试行设备有偿占有,建立仪器设备的效益评价考核机制,把设备的使用效益与单位利益挂起钩来,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投入挂起钩来。
仪器设备效益指对在仪器设备上开展实验的教学实验人时数、科研时数、开展社会服务等的机时数及经济收益进行统计、折算,并与所占用的仪器设备折旧值(参照企业核算标准)进行比较得出的比值。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应当是衡量一个单位办学效益的基本指标之一,也应作为对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效益好的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设备更新及新设备投入上给予优先;对于效益差的单位,则应提出批评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对使用效益严重低下和闲置的仪器设备进行调配,同时减少新的设备经费投入。
(6)发挥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作用,调动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规范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关键还在于人。因此,首先要在实验技术及管理人员的聘任过程中,在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制度中,明确奖惩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将仪器设备管理全过程的职责及使用率、完好率等指标列入年度业绩考核中,并与岗位津贴挂钩。在职称晋升中,应将岗位业绩考核结果作为能否晋升的基本条件。对在设备论证、采购、验收、使用、保管等各个环节上发生严重失误的人,则要采取一定的制约与惩罚措施。
5结语
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置工作能直接反映出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中诸多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它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置工作,对于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高校投资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