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机械道路
竹林踏雨 · 2011-12-13 09:03 · 82455 次点击
由"datafield"原创:来自于好域安机械论坛。
前人的典籍资料经验已浩如烟海,新生的理念学科技术又层出不穷,我常感慨机械这行如此博大精深,穷尽一生,也只能沧海一粟,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生命不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逝去。我在某些时候,也会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想粗略记录我这几年来的生命历程。今年恰也是我大学毕业十年,人说十年树木,我十年树一文记录我曲折的机械道路。
坦白而言,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四年时,我都没有想过我会走上这条路,更不曾在这方面有过理想。我2001年大学毕业,2005年才开始进一家台资机械厂从事机械相关的工作,纯属偶然。若说是生活所迫,一点也不夸张。现在已近2011年底,我在这行转眼也呆了6年多了。若当初离校时即入此门,现在至少能在求职简历上多加上几年相关的工作经验,增添些光彩。但刚毕业那阵,我感觉像被学校抛弃,落入无情的社会里,我不知道我会做什么,不知道我要往哪里走,迷失了方向,于是我很盲目地找工作,曾做过小出版社的校对员、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快速消费品公司的业务员……也许是我不甘沉沦吧,又换了工作进了工厂。回想那几年是走了弯路,人生却因此多了一些不同的阅历,这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吧。
高考后被调剂到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南方某省会学校及其所谓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后来才知道,就是原先机械里的金相系,这专业其实只是“钢铁材料”,最多只能叫“金属材料”,叫“材料科学”,简直误人)。家里对这方面不了解,我又没有复读的准备,看了专业广告,也属于211重点学科,高三老师又说大学里完全靠自己,只有要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学习第二专业,本科之后甚至可以考名牌高校的研究生云云。等着通知书到,我便开始了大学生涯。
专业属于工科,大学前两年,感觉比高三还累,早上定点晨跑,晚上定点自修,白天还得去教室抢位置;学习的是工科通用基础课,但这些我都有兴趣,机械制图设计学得特别好。从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翻印的老旧教材实在令我头疼,看不进去;有些课堂也只是照本宣科,枯燥无比,我头昏脑胀,毫无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精神,支撑不了就睡觉。在大三下学期,个别专业课甚至是勉强合格。可那时我兴趣几乎全在于电脑与英语,花了较多业余时间自学。这几年我还会专门买了一些不同学校或出版社出的专业课本来看,我才明白了为什么以前学不进去,当初没有动力,一些教材内容太差,对一些原理的介绍也是灌输性质的,而我的思考方式,倾向于一步一步的推理或引导,讲究理解在先,不喜欢被强加观念,所以当时才会越学越反感。
那时是二十世纪末,这座南方城市,机械行业好像不怎么好,给人感觉是夕阳产业,好多机械行业的企业倒的倒,关的关,卖的卖,工人们买断的买断,下岗的下岗。以前大街两边有好多每当上下班就人头攒动的工厂,现在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时有抗争维权白底黑字的横幅挂在路边或原先的大门上,但不久横幅就变得泛黄破旧,无力地下垂……
在学校的机械厂金工学习时,厂里有师傅甚至惊讶我们居然还学这行,居然还去校办工厂实习车铣钻磨镗铸锻焊,师傅会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这行的没前途,多少人在工厂里做了几十年几代人,现在过得多么落泊悲惨……让我们越来越不喜欢这专业,越来越羡慕其它专业的同学。刚毕业时,我甚至没有想找这方面的工作,找工作有点随波逐流,可做出版社,我没有文采;做业务,我不够圆滑。用非所长,工作越做越没劲,浑浑噩噩过了三四年,有如行尸走肉,晚上睡觉会怕,不知道明天的路要怎么走,也不敢去想。
我于2004年底辞去业务员工作,找了份零工兼职,经常会去人才市场找正式的工作。有的公司都已经面试了,但最后还是杳无音信。直到2005年4月中下旬,在一次人才交流会上,看到一家机械制品厂招业务,要求懂机械、英语四级以上。我想我专业有点相关,英语基础还有,也做过业务(虽然主要卖方便面的),起码在字面上条件符合,不管怎样,先去试试,如果能进工厂,一个月一千来元应该有,再慢慢学。这家台资工厂招人要求的经验不多,工资当然也不会高,好在我不计较这个(其实是我没有资格计较)。结果我在这家工厂一呆呆四年,仿佛又是读了一轮大学……后来才知道机械这行,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沉淀积累,永远只是个门外人,不可能深刻切身掌握与领悟。当然,要是那时是其它行业的公司先招我,我想我就不太会走上机械这条路了,就像一粒种子一样我会生根于最初落脚的地方。或许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吧,或许是误打误撞地,我进入机械这个大王国,从事与专业及个性相关的工作。
刚进工厂,毫不夸张地说,我不会工艺,不懂铸造,不懂加工,甚至车铣不分。但有三点基础,多年还不会忘记:一是机械制图,在学校时,我机械设计制图成绩是优;二是电脑根基过硬,操作熟练,重新自学电脑制图与办公软件等都很快上手;三是英语基础扎实,刚接触机械行业时,很专业英语的我处理不了,但至少日常话题的我能应对。记得刚进工厂第二天,恰好有一老外来厂,工厂那时缺人,就直接拉我去接待了。当时很激动,学了十几年,终于第一次跟老外面对面用英语对话。
我被分配到了“开发部”。可这部门做什么的,我一点都不知道。车间有人不屑的说开发是坐在办公室里的。我跟着开发部里的同事好长一阵子,才慢慢明白这里所谓开发不是想像中的“设计”,而是指“工艺开发”或“制造过程开发”,就是开发铸造工艺、加工工艺,设定夹具、检具、辅具,及采用特殊刀具,等等,总之任务是让一个零件如何从图面变成实物,并且还要充分利用工厂已有设备,尽量用高效、经济、防呆的方式。
在报价成功后,正式量产前,一般是要先制造样品。从模具制造,到铸造、加工、表面处理,再直到包装出货等等这整个阶段,做为开发人员,要全程跟踪,并且要有制造与检测的技术基础,经常要呆在现场,要有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能清晰扼要表达客观事实的能力。这家台资工厂,靠接单生存,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停地接单代工制造,出口销售,赚取差价。工厂只有争取样品及早获得客户认可,客户才会下达正式的量产订单,有订单,设备才不会停下来,工人才有活干,车间才会运作;产品发货了,工厂才会收到货款,才会持续运营,所以老板对开发抓得很紧,夸张打个比喻,几乎天天拿着鞭子在抽打开发部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