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理念第一

  计量专家 ·  2011-12-17 11:13  ·  39018 次点击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刚开始不久,大批的厂长、经理从国家那里得到了管理企业的一些初步权力,但是却发现自己缺少一些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于是,纷纷到国外发达国家参观学习。他们发现,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者介绍经验时,很多企业都谈到他们如何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在员工生日时,上司甚至老板会送鲜花、贺卡表示祝贺,员工生病时,
企业则派人到医院看望……于是,回来后,也在企业推广。但是,一位经理后来对我说:“我们国家的员工素质太低。有一次,我的一位下属过生日,我去给他送鲜花,但是,我刚转身走出房间,就听见他把鲜花扔在垃圾桶里了……”这位经理为此大为恼火。
后来,在与那位员工聊天时,我有意识地谈到了此事,没想到那位员工比经理还生气:“他前一天还没把我当人看,对我态度极端恶劣。过生日送鲜花,纯粹是作秀。我没有把花扔在他脸上,就是给他留了面子!”
显然,日本企业管理者看病人、贺生日都是出于对员工的尊重,所有这些做法都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和表达。而我们的经理们只学会了表达尊重的方法、技术,骨子里却没有对员工的真心尊重!只学尊重员工的方法,内心却没有尊重员工的理念,这些方法表现出来只能是“作秀”,当然要招致员工的反感。
那么,什么是理念?
也许我们给不出精确的定义,但是,以下这些小故事,会帮助我们领会理念的实质:大禹治水,用“疏而导之”代替“堵而塞之”,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实质上则是对治水规律的认识不同,是治水理念的不同;
田忌赛马,用一、二等马对对方的二、三等马,表面上是马的上场顺序不同,实质上,是田忌对赛马的规律认识不同,是赛马的理念不同;
一个装了一半水的瓶子,有人说它是半满的,有人说他是半空的。答案都正确,但是却反映了两种心态,两种理念。前者习惯于看到已经有的资源,后者习惯于看到还没有的资源。前者更容易使人致力于用好现有资源,后者可能使人更多地想如何占有更多的资源。在很多情况下,二者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显然,这是理念不同的原因。
很多人都因为抱有“半空”的理念而浪费了宝贵资源,与成功擦肩而过,甚至遗憾终生。一位农夫生活很愉快,天天唱着流行歌曲干活。一天翻地时,翻出一个罐子,里面一个佛像,拿到有关部门鉴定,人家告诉他这是一个纯金佛像。根据这个佛像的姿势,他应该是十八罗汉中的其中一个。于是,这个农夫飞快地跑回家,把金佛像藏起来,第二天,天不亮就下地了。但是,不是干农活,而是寻找另十七个金佛像去了。第一天没有找到,很沮丧地回家了,第二天也没有找到,又很沮丧地回家了。一直到死,也没有找到另外的佛像。于是,第一个金佛像不仅没有使农夫快乐、幸福,反而使这个农夫一辈子生活在沮丧和愤怒之中。这也是理念使然。
以人力资源管理中,多数管理者都是半空的理念。他们天天抱怨没有人才、缺乏人才,主要精力花在了如何引进高级人才上;但是,实际上企业现有的人才却在抱怨没有人重视他们,没有人研究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其实,很多企业不是真的没有人才,而是领导者缺乏认识人才、使用人才的理念。
中国的企业缺少管理方法,缺少管理技术,但是,更加缺少的是正确的理念!这些理念是对现象实质的基本理解,是对现象原因的基本认识,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角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对管理目的的基本定位。总之,它是比“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层次更深的东西,它从深层次决定着“怎么做”的选择。
因为我们没有相应的理念,所以,想不出相应的方法;
因为我们没有相应的理念,所以,有相应的方法,也学不会;
因为我们没有相应的理念,所以,相应的方法学得会,也用不好!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