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它主要分成哪几类?
中国仪器仪表网 · 2011-12-21 15:45 · 61279 次点击
中国仪器仪表展览网回答: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是指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煤中由植物有机质转变而成的组分。腐植煤的显微组分基本上可分为四类,即凝胶化组分(镜质组)、丝炭化组分(丝质组或惰质组)、稳定组分(壳质组〕、过渡组分(半镜质组、半丝质组等)。各类显微组分按其镜下特征,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组分或亚组分。
(1)凝胶化组分(镜质组)。凝胶化组分是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我国多数煤田的镜质组含量约为60%~80%,其基本成分来源于植物的茎、叶等木质纤维组织,它们在泥炭化阶段经凝胶化作用后,形成了各种凝胶体,因此称为凝胶化组分。在分类方案中则称为镜质组。按其凝胶化作用程度不同,镜下可分为结构镜质体1、结构镜质体2、均质镜质体、胶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团块镜质体、碎屑镜质体等显微亚组分。
(2)丝炭化组分(丝质组或惰质组)。丝炭化组分是煤中常见的一种显微组分,但在煤中的含量比镜质组少,我国多数煤田的丝质组含量约为10%~20%。它也是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转化而来。在泥炭化阶段,植物残体经过丝炭化作用后便形成了此种显微组分;丝炭化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已经受到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显微组分,形成与凝胶化产物相应的不同显微结构系列。通常在煤岩分类中称为丝质组或惰质组。根据细胞结构保存的完好程度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丝质体、菌类体、粗粒体、微粒体等显微组分。
(3)稳定组分(壳质组)。稳定组分来源于植物的皮壳组织和分泌物,以及与这些物质相关的次生物质,即抱子、角质、树皮、树脂及渗出沥青等。此类组分在分类中称壳质组或稳定组.该组组分均具有可辨认的特定形态特征。在煤中按其组分来源及形态特征可分为抱粉体、角质休、树皮体、树脂体、沥青质体等组分。
(4)过渡组分。过渡组分系指介于凝胶化组分与丝炭化组分之间的组分,在分类方案中称为半镜质组、半丝质组等。它们均来源于植物体的木质纤维组织,只是在泥炭化作用过程中,经历了凝胶化和丝炭化两种作用过程,而丝炭化作用程度比丝质组浅。其中只受到轻度丝炭化作用组分,通常称半镜质组;受到丝炭化作用程度较深的称半丝质组。
资料来源—中国仪器仪表展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