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元广通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系统

  sygt216 ·  4 周前  ·  5517 次点击
盛元广通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系统#的构建,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水平,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这一系统通常包括#实验室#安全等级评估、分类#管理#、风险控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急响应等多个环节,旨在形成一个全面、系统、动态的安全#管理#体系。
 
危险源分类分级:
根据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特点,高校#实验室#可划分为化学类、生物类、#辐射#类、机电类、其他类等类别(6个类别)
 
#实验室#安全分级则是根据#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存量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实验室#的安全等级。#实验室#安全等级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级(或对应颜色标识):
Ⅰ级(重大风险/红色):#实验室#中存在高度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
Ⅱ级(高风险/橙色):#实验室#中存在较高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后果较为严重。
Ⅲ级(中风险/黄色):#实验室#中存在一定危险源,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相对较低。
Ⅳ级(低风险/蓝色):#实验室#中危险源较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均较低。
对于同一间#实验室#,如果涉及多种危险源,应依据等级最高的危险源来判定其类别和级别。
综合各类别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按照"就高"原则,确定#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如∶#实验室#同时具有较高等级危险源和较低等级的危险源,安全风险等级按照较高等级确定。
 
准入条件
1.所有进入#实验室#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包括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等,都必须先接受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应急处置等方面。培训结束后,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
2.对于涉及重要危险源(如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气体、动物及病原微生物、#辐射#源等)的教学、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进行实验活动前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可能引发的风险、风险等级的判断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等。只有经过风险评估并确认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项目,方可获得#实验室#准入许可。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需与#实验室#或相关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或承诺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和义务。
准入流程
1.申请人需向#实验室#或相关部门提交准入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如培训#合格证#书、项目风险评估报告等)。#实验室#或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申请人符合准入条件。
2.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安排考核。申请人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为获得准入资格的申请人发放#实验室#准入证或相关标识,以便在#实验室#进行活动时进行身份验证。
3.#实验室#或相关部门应定期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抽查和操作技能考核,确保其持续符合准入条件。对于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人员,应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暂停或取消#实验室#准入资格等。
 
危化品#管理#
遵循“五双原则”(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本账、双复核),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安全。
#采购##管理#: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渠道进行危险化学品的#采购#,确保#采购#过程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采购#前需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所#采购#的危险化学品符合#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和安全要求。
储存#管理#:设立专门的储存场所,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分区存放,并严格控制储存数量。储存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爆电器、消防设施等,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建立电子台账:为每瓶危险化学品张贴二维码标签或RFID电子标签,并配合信息化系统生成电子台账,实现从#采购#、储存、使用到处置的全流程监管。
实时监控与预警:通过监控系统对储存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当库存量低于安全水平或化学品即将过期时,系统会自动发送警示通知。
危废处置:实验后产生的危险废物应统一收储,并依法依规进行科学处置,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高校#实验室#分级#管理#要求:
一、安全检查
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并发布检查通告,确保所有相关人员了解检查的时间、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检查方式,包括安全抽查、巡检区域随机检查、专项检查、节前检查、联合检查等。
检查#频率#根据#实验室#等级和风险等级确定,如一级#实验室#每周一次,二级#实验室#每两周一次,三、四级#实验室#每月一次;校级检查则按季度、半年或年度进行。利用移动端手机或PAD进行检查,拍照上传不合格项,检查内容可自定义。所有检查和自查均应做好记录,包括整改情况反馈及评价,并建立巡查电子记录档案。
二、安全培训
一、二级#实验室#人员需参与政府、协会团体或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并至少三年复训一次。涉及生物、#辐射#、特种设备等实验使用人员,应参加国家要求的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开展相关实验。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组织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安全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发现#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全面、可操作等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制定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目的、对象、时间、人员等。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撰写评估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条件保障#管理#
#实验室#应配备适用于其安全风险级别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人员。高风险点位应安装监控和必要的监测报警装置,确保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应急预案与演练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全面评审,包括风险评估的更新、应急响应流程的优化、通讯机制的验证以及资源与设备的有效性检查。针对高风险#实验室#(如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处理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室#等),每半年或季度进行一次专项应急演练,重点演练与#实验室#特性相关的紧急情况。对于新加入#实验室#的人员,应在入职初期安排应急演练,确保其熟悉#实验室#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流程。
 
统计分析
支持统计内容用户自定义,统计#实验室#设备和化学品的使用#频率#、维护记录、报废情况、安全隐患、趋势分析、对应急演练人数、次数统计等。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