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器的发展历史
Tess · 2012-03-20 07:16 · 48314 次点击
中国的度量衡制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黄钟”律。据记载,“度本于黄钟之长,量本于黄钟之仑,权衡本于黄钟之重”。黄钟器已失传。夏代,中国始用权衡作为称重器具。权相当于砝码,衡指杠杆。杠杆正中有一小孔用作支点,在杆的两端各悬有挂钩,一边挂被称物,一边挂权。每一副权衡都有一组权。权的重量逐一递增,以称不同重量。汉代出现木质杆秤,此后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
18世纪,苏格兰化学家J.布莱克首次将刀子、刀承应用在天平上,从而制得精确的称重器具。1831年,美国人T.费尔班克斯发明台秤,综合了不等臂杆秤和天平的优点,使各种机械式衡器趋于完善。20世纪中叶出现了简单的电子衡器,使衡器跨入电子时代。微处理机与称重传感器的结合引起了称重领域的变革,此后,微处理机在称重尤其是在动态称重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已基本取代原来结构复杂的计算系统。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称重与过程控制等功能可以合并到同一电子单元中。20世纪80年代,电子衡器已遍及从微量称重到大型专业称重的各个领域,衡器产品已发展到上千个规格品种,静态准确度一般都在0.1%以上,动态准确度一般在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