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迟迟不采用公制?
Tess · 2012-03-22 09:00 · 40727 次点击
美国为何迟迟不采用公制?
在两次世界性的计量制度大变革中,美国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无论是1875年的公制,还是1960年的国际单位制,美国都是参与国。事实上,以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如果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新的单位制难以顺利通过。上一世纪通过公制之后,除了英国及其殖民地,许多国家纷纷跟进,采用公制。1960年通过国际单位制之后,各国更是积极响应,就连英联邦国家也不例外。奇怪的倒是美国,美国不是英联邦成员国,犯不着坚守英制不放。可是美国在国际间参与新制,在国内却依然故我地实行英制,形成了“一国两制”的局面。
美国原来是英国殖民地,当然使用英制度量衡。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统治,这样一场伟大的革命,竟没有把充满殖民色彩的英制一起革掉,真是匪夷所思。早在美国立国之初,开国元勋杰佛逊总统就提倡废除英制,实行公制。可是二百多年前的美国人对英国殖民者的这份遗产情有独钟,乃至错失改革良机。19世纪,也有人提出改革度量衡制,但每次都无疾而终。
人们不是不承认公制的好处,而是顾虑废英制涉及每个行业、每个公司,耗资巨大。进入20世纪,国际贸易发达,美国已难以关起门来实行英制了。废英制改公制的提议在整个20世纪不断有人提出,但都由于所需的经费庞大而没有实行。总而言之,美国人对这牵一发动全身的计量改制,始终兴趣缺缺。
美国的科学技术发达,许多发明创造都占世界之先,美国的高技术产品畅销各国。美国人因而坚持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英制。别的国家用公制,必须自己去把英制转换成公制。美国经济规模庞大,工程设计如果改用公制,所有的工程师和工人都要加以培训,公司企业必定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在改制的最初阶段,由于人们对公制的不习惯,更可能会发生设计错误和施工事故。反对改制的舆论必然要借此兴风作浪,使得改制的社会成本大增。
亿万美国人的习惯是巨大的阻碍势力。美国老百姓从小在英制环境中长大,要在短期内改用公制,当然是很难的。美国人普遍存在优越感,认为什么都是美国的好。他们难以承认自己的度量衡制落伍了,不仅比欧洲落后,甚至落后于非洲,许多美国人不愿意正视现实,他们宁肯抱残守缺,继续使用英制。
美国历史也不利于度量衡改制。1785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全部和以东的部分州建立乡行政单位(Township)土地划分系统。每个Township为(6×6)英里。Township又分成36个区(Section),每个Section为(1×1)英里。许多分界线都作了标记。如果改成公制,那么每个Section就不再是(1×1)英里,而成了(1.6093×1.6093)公里。不少美国人认为,把这样“完美的”的Township系统改成公制是难以想象的。
度量衡改制必然是全国统一行动,联邦政府要花费巨额金钱,这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美国是民主社会,各种利益集团肯定要向议员们游说,改革法案能否在国会通过,先要打个问号。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废英制改公制,至今没有实行。
“一国两制”的弊端
度量衡“一国两制”,发生了许多麻烦,造成巨大的损失,下面便是几个事例。
度量衡的“一国两制”,扯了美国数学教育的后腿。美国数学教育水平不高,一向为人诟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计量制度的混乱。英制与公制换算的麻烦,对于数学基础本来就较差的美国学生,无异于雪上加霜。不记得一磅等于多少克者有之;告诉他一磅等于453.6克,却算不出1000克等于多少磅者也有之。有的学生为身高的换算伤脑筋,不知道怎样把5英尺11英寸换算成厘米。这种换算把学生搞得昏头昏脑,稍有不慎就错。
度量衡的“一国两制”增加了科技交流的困难。在美国称体重用磅,量身高用英尺和英寸,计容量用加仑。待撰写论文时,再转换成千克、米和升。这分明是自找麻烦,甚至因为换算错误而导致结论出了错。国际科技会议使用国际单位制,这本是常识。但是,有的美国科学家在国际会议上也用英制,这好比是鸡同鸭讲,把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弄得一头雾水。翻开美国的科学杂志,往往发现英制与公制并存,这在世界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美国的肥胖病人越来越多,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为了简便地判断肥胖程度,科学家采用身体质量指数为指标,规定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18.5以下为过瘦,18.5~25为正常,25~30为过重,30~35为肥胖,35以上为严重肥胖。某人体重为85公斤,身高为1.72米,那么他的身体质量指数就是85÷(1.72×1.72)=28.7,属于体重过重。在使用公制的国家,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很简单。在美国则不然,必须先把磅换算成公斤,把英尺英寸换算成米,麻烦不说,还容易出错。读者不妨计算一下,若某人的体重为185磅,身高为5英尺11英寸,他的身体质量指数是多少。说来难以令人置信,不少美国医生见了这样的计算都要头脑发胀,他们可全是有博士学位的!
度量衡的“一国两制”,如果仅仅带来一些麻烦,倒也就罢了。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英制与公制并存,终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98年12月,美国太空署(NASA)发射了一枚探测火星气象的卫星。运行十个月后,这颗卫星在1999年9月23日抵达火星。然而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卫星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却陷入了火星大气层,很快就损毁。NASA的官员经过紧急调查,发现问题居然出在有些资料没有把英制转换成公制。错误起自承包部分工程的洛克希德马丁航太公司。美国企业包括太空工业使用英制,喷射推进实验室却使用公制,承包商理应把英制都转换成公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资料,以便喷射推进实验室每天两次启动小推进器,来调整太空船的航向。导航员认定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这些资料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微小偏差。日积月累,终于差之毫厘,失以千里。
这个英制未换算成公制的“小错误”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呢?其他损失不计,单单卫星的造价就高达一亿两千五百万美元。纳税人辛辛苦苦缴纳的巨额美元,就这样泡了汤。如果美国有统一的度量衡制,这样的损失本是可以避免的。
美国何时改制?
有人问,2000年的电脑千年虫,也涉及各方面,耗资巨大,美国既然能在短短几年内解决,为什么度量衡改革竟如此困难,历时二百年不能成功?
个人以为,这两者虽然都是严重问题,却有缓急之别。电脑千年虫是限时限刻的急症,如果不解决,2000年1月1日必定发作,使电脑系统全都瘫痪。因此,美国不得不投入一千亿美元,赶在千禧年之前把电脑千年虫解决掉。反观英制度量衡,却是一个慢性病,既然已经拖了二百年,再拖几年也过得去。于是美国在度量衡改制上,就这么得过且过,混一年算一年。
在20世纪,许多使用英制的国家都改行了公制,就连英制的老巢英国也不例外。从世界范围来说,英制已经走入历史。说来难以相信,时至今日,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仍然没有废除英制,它们是非洲的利比亚、亚洲的缅甸,还有一个就是美国。利比亚和缅甸是无足轻重的小国,可见美国在计量制度方面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不过,形势比人强。世界经济正在加快趋于一体化,现实迫使美国不得不实行国际单位制,否则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失去竞争力和销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洲联盟,欧盟曾要求美国从2000年1月起,所有销往欧洲的货物一律使用国际单位制,零售产品上的标签也必须以国际单位制为准。此举极大地震撼了美国工商界。后来在美国各大公司的一致要求下,欧盟才同意把这项要求推迟十年执行。
看来,这一次美国再也不能对度量衡改革掉以轻心,等闲视之了。国际社会不可能无限期地迁就美国,如果再不大力推动度量衡改革,美国的国际贸易必将受严重的不利影响。
美国何时实行计量改制?美国要么继续奉行鸵鸟政策,抱著弊端业生的英制不放;要么就是尽速推动度量衡的改革。美国如果不愿被国际竞争所淘汰,就必须尽早实行度量衡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