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也需要作秀
Tess · 2012-03-24 09:07 · 32915 次点击
美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都具备较高的语言技巧,很看重即兴发挥,他们主持的谈话类节目又被称为脱口秀(Talk
Show),这其中又以OprahWinfrey和LarryKing两人主持的栏目最为人们熟知。
作秀(Show)这个舶来品在原文里本来是中性词汇,意思为“展示、陈列、炫耀、卖弄、辩护、演出、证明”等,但传到国内不知怎的,贬义的成分逐渐多了起来,有点类似俗话中的“烧包”。
不论是褒义还是贬义,生活中的确到处充满了表演作秀的场面。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套用时下电视主持人的一句口头禅,先来几个“请看大屏幕”:
片断一、旧书店的“凌乱”
藏书家和一般书籍爱好者都喜欢逛旧书店。一个书商为了招徕顾客,曾对顾客作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大部分人的回答竟然是这样的:
“我喜欢在书店里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我是来淘旧书的,希望书籍凌乱放着,如果旧书店也象超级市场那样井井有条,那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此后,这家书店的店员奉命把书籍插乱,使后来的顾客怀着一丝希望,在书架上仔细寻觅。
旧书商亨利·厄尔福沃德也信奉此道。可是有一天回家时,他发现妻子正在起劲地打扫商场,清除积垢,准备让他出其不意地高兴一下。
“亲爱的,你会毁了我的事业”,他赶紧对妻子嚷道。
“亨利!”她在楼梯下站停了,满脸困惑和怒气。
“你不知道,我是故意让许多书躺满灰尘,好象一钱不值似的。这是经营的窍门!如果一切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没人光顾了。当顾客发现许多书躺在角落里,既凌乱又肮脏,生意就一定成交了。”
片断二、阎锡山的“换装”
1911年春节,已经身为都督的阎锡山要回老家过年。只因是“登基”后的第一次省亲,属下分析这必然是一种衣锦还乡的意识心理,心想一定会显示出督军府的气魄。
车到离村十里的地方,阎让减半速行驶,到了村西头停下车,阎取出他外祖母给他做的衣服,十分认真地穿好,然后,和颜悦色地走进村去,一边走一边招呼村民,还不时询问路两边做生意人的经营,一行四人用了一个小时才回到自己的家中。
事后,随行士官请教阎锡山为什么要这样,阎回答:
“孙中山常说,民为本,我为仆。我岂能以严威慑于父老乡亲;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谦恭,有德于百姓,则伯川可少过矣!。”
从此以后,阎锡山凡是返乡探亲,其属下自然就按头一次归乡的格式去安排,一辆普通车,一身家乡服,几样简单礼品,几个随从人员,车到芳兰镇减半速,车到村口停住,下车换服,步行进村。这个习惯,阎锡山从二十四岁开始一直延续到他离开大陆。
片断三、韦尔奇的“深潜”
韦尔奇一个独特的经验就是身体力行,比方说他的深潜,据粗略统计,在GE公司20年,他做过上百次的深潜。
韦尔奇对此津津乐道:“我经常这样做,当然只是在公司范围内的每一个地方。我总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告诉我要介入的每一件事,从X射线管的质量到大腕明星的出场介绍,我都介入。一旦决定介入,我就一个猛子扎下去开始深潜。我一直坚持这样做,直到我担任这项职务的最后几天。”
在他“深潜”的项目中,韦尔奇总是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提供资源、帮助协调,甚至帮助他们面试新人。他从不下命令,他的意见也并不总是被接受,但他与项目团队成员始终能够进行坦城的交流。
韦尔奇通过身体力行和示范,对GE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除了官僚主义、建立了无边界企业、好学的组织乃至四大战略。这些都与韦尔奇充满活力的带头实践分不开。
韦尔奇的愿望是:我要让员工感觉到我的存在,我不是一个跟上帝一样的抽象精神。
以上三种行为的类别尽管差距很大,本质上都是一种“Show”: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散发某种特定的信息,以展示自己美的一面。
说到事物的美,它既有内在的一面,也有外在的一面。虽然内在美最为根本,但美也需要外在形象的衬托,正所谓“云想衣裳花想容”、“人靠衣裳马靠鞍”。至于企业为何要搞CI包装,也跟这个有关。不客气地讲,企业形象识别(Corporate
Identity)就包含有作秀的成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CI是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出的一整套策略,它由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BI(BehaviorIdentity)和视觉识别VI(VisualIdentity)三部分组成,其中后两项的BI和VI都属于Show的范畴。
再进一步地说,企业的经营固然需要进行视觉包装,正如“片断一”中旧书商厄尔福沃德的故意“凌乱”,企业的日常管理也离不开“Show”的积极参与,韦尔奇极力推崇的“深潜”、“打滚”当属此列,另外下面这个故事也是例证:
高尔茨是芝加哥一家艺术设计公司的CEO。虽然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一千万美元,但高昂的成本让他深受困扰。他盯着面前的一大堆账单,思考着怎样才能让员工直观地知晓公司运转的费用是多么让人吃惊。
最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高尔茨把员工召集到一个表演厅里,面前放着一小堆大额账单。
“大家知道我们的广告支出是多少吗?”高尔茨问员工,他边说边拿起一张账单晃了晃。
“5万美元,我们的收入就因此减少了5万美元。”
高尔茨依次抽出所有账单,一张张晃了起来,一一列举健康保险、日常维护、租金、材料费、劳务费、电话费的数额。
“我们为什么不能节省费用增加收入呢?”
高尔茨颇为动情地说,他的这番言行使员工们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