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联用进样需注意事项说明
仪器信息网 · 2012-03-29 08:39 · 5639 次点击
注射歧视:注射歧视是指通过进样系统进入色谱柱中的样品组成比例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不均匀汽化是注射歧视的主要原因,因此尽量使样品快速汽化是消除歧视的重要措施,包括采用较高的汽化温度,也包括使用合适的衬管。
分流歧视:分流歧视是指在一定分流比条件下,不同样品组分的实际分流比不是不同的,这就会造成进入色谱柱的样品组成不同于原来的样品组成,从而影响分析的准确度。
不均匀汽化是分流歧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不同,沸点各异,因而汽化速度各不相同。理论上讲,只要汽化温度足够高,就能够使样品的全部组分迅速汽化。只要汽化室内样品处于均相气体状态,分流歧视就是可以忽略的。然而,实际上样品在汽化室是处于一种运动状态,即必须随载气流动。从汽化室汽化到进入色谱柱的时间很短,沸点不同的组分到达分流点是,汽化状态可能不完全相同。这样,由于分流流量远大于柱内流量,汽化不太完全的组分就比完全汽化的组分可能多分流掉一些样品。造成分流歧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同样品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速度不同。而扩散速度与温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尽量使样品快速汽化是消除分流歧视的重要措施,包括采用较高的汽化温度,也包括使用合适的衬管。
溶剂效应:汽化的样品中溶剂是大量的,不可能瞬间进入色谱柱,结果溶剂峰就会严重拖尾,使早流出组分的峰被掩盖在溶剂拖尾峰中,从而使分析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这一现象称作溶剂效应。
消除溶剂效应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但就载气的流量来说,主要是采用所谓瞬间不分流技术。即进样开始时关闭分流电磁阀,使系统处于不分离状态,待大部分汽化的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开启分流阀,是系统处于分流状态。这样,汽化室内残留的溶剂其他(也包括一小部分样品组分)就很快冲分流出口放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溶剂拖尾,分流状态一直持续到分析结束,注射下一个样品时再关闭分流阀。原则上讲,瞬间不分流时间应足够长,以保证绝大部分样品进入色谱柱,避免分流歧视的影响;同时又要尽可能短,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溶剂拖尾,使早流出峰分析更为准确。这显然是有矛盾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如溶剂沸点、待测组分沸点和浓度等)或操作条件来确定一个优化折中点。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间值一般在30~80秒之间。文献报道多采用0.75分钟,即从进样到开启分流阀的时间为0.75分钟,通常能保证95%以上的样品进入色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