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精益变革
Alu · 2012-06-06 22:57 · 29558 次点击
如果你想要订购一辆最新产的赛欧轿车,只需给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通用汽车”)的经销商下一个订单,这个经销商会通过门户平台登陆厂商的经销商管理系统(DealerManagementSystem,DMS),输入订单的详细信息,你的要求就会进入上海通用汽车的ERP系统,自动生成生产计划,系统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最优排序,发出物流需求指令,安排班组生产,同时物流部门已安排运输计划,使得整车开下生产线即可即时交货。在此过程中,经销商还可以随时通过DMS系统跟踪订单,了解该订单的生产状态,通知你何时可以交货。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驾驶最中意的赛欧轿车驰骋了。
这种按单定制的流程,就是精益制造管理的充分体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客户导向是汽车企业的生存法宝。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是汽车企业的终极梦想和制胜法宝。在IT系统支撑下,他们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
按单定制
精益制造并非新名词,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的神奇崛起,精益思想早已被无数制造企业效仿和应用,并且不断地改进和演绎。现在,与IT系统的结合使精益思想突破了传统的生产制造概念,精益自动化正成为改变企业竞争格局的新动力。
上海通用汽车是国内精益思想的先驱者之一。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上海通用汽车就着力建立精益管理体系。而正是借助发达的IT平台,上海通用汽车实现了大规模按单定制的精益管理,多年来稳居中国汽车行业前三甲。
IT系统贯通了上海通用汽车精益管理的全过程。SAPIS-Auto系统是上海通用汽车IT系统的神经中枢。耗资3,000万美元打造的这套ERP系统,覆盖了从接定单到给最终用户交车的整个流程,并且与经销商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e-SupplySystem)、工厂底层管理系统(PlantFloorSystem)等紧密连接,构成支撑精益管理系统的IT平台。整个平台通过EAI架构集成,各个功能区域信息同步,资源共享,使整个精益管理系统都体现为信息流,大大提高了市场快速应变能力。
在上海通用汽车精益理念已经贯穿了整个汽车业价值链,涉及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整车物流等几乎所有环节。在环环相扣的精益价值链下,生产要实现按单定制,物料管理要实现最低库存,整车运输要实现快速交货,“离开IT技术,大规模按单定制就无法实现。”上海通用汽车CIO张新权说。
柔性生产
张新权分析说,汽车制造是最复杂的生产制造,它既是大批量生产模式即每年要生产数十万辆汽车,同时又是个性化生产模式,即每一辆汽车都是一个订单。在计划生产时代,MRP系统曾经帮助企业实现了部分的柔性生产,但是,随着市场形势的复杂化,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传统MRP系统计划性过强的弱点暴露无疑,精益管理要实现真正的柔性生产需要更先进的IT系统。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资企业,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汽车整车厂商生产配件。在中国设厂之初,他们曾经采用了总部使用的日本ERP软件,但很快就发现这套系统无法适应中国本地情况。日本本土的ERP系统计划性很强,但中国国内整车厂商的生产变动性很大,由于小糸车灯公司的客户很多,各家汽车厂又都是滚动生产,其计划时间也各不相同,甚至连计划的周期都不同。这令小糸车灯公司的生产管理者颇为头痛。
小糸车灯公司在实施了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为其设计的Skoito-ERP系统后,局面得到很大改观。现在,只需要实时把订单调整状况输入系统,生产计划就可以随之调整。同时,在ERP系统整合过程中,小糸车灯公司对生产流程进行重整,通过生产线设备的支持,以及基于ERP系统安装的一些系统插件,将IT系统与生产线紧密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生产现场看板式管理。“IT系统实施后,现在生产管理可以规范有序地运行,大大降低了库存。”小糸车灯公司信息科科长倪科说。
上海通用汽车共有浦东金桥、烟台、沈阳三条生产线,赛欧、别克君威等六个车型,而且新车型仍在继续增加。在现有生产线基础上生产如此多的车型,没有一套精益管理系统,无法想象生产部门如何做到从容不迫。为此,上海通用汽车开发了一套自己的生产管理系统,与思爱普软件公司(SAP)的ERP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这套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不同车型在同一条生产线流水作业的难题。
加速库存周转
精益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提高效率、降低库存,IT系统的应用则大大提高了库存周转率。
上海通用汽车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与ERP系统连接,这一系统基于J2EE开发,为供应商提供了Web交流平台。当生产系统发出物料需求指令后,供应链管理系统就向供应商发送物料供货信息。
供应商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可以及时安排生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直接送达上海通用汽车的生产线,从而使零配件库存降低到最低。有数据显示,上海通用汽车针对国内供应商的生产计划可以做到两小时至两天,国外供应商的计划则从4~12周,国内供应商的零部件的最多库存仅为八小时。
“实际上,国内真正能实现精益制造和柔性生产的企业并不多。”张新权认为。他的看法与思博公司博益达产品总经理胡文艳不谋而合。在胡文艳看来,国内很多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精益管理的重要性,但IT系统却与精益理念脱节。“问题是,IT人员缺乏对精益管理的了解。假以时日,制造企业必然会意识到精益自动化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