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真的准备好了吗?
Alu · 2012-06-06 22:57 · 48245 次点击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是否有一种制胜的“法宝”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扩大收益,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许多企业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精益生产方式”。大家从各种途径了解到,精益生产方式可以明显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从生产运行、库存控制等生产系统上大幅度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企业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战斗力。
近些年来,国内部分优秀企业开始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但不少企业最终不了了之,效果不尽人意,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管理思想能否真正转变是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成败的关键所在。意识决定着行为,要想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首先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否则,很难收到效果。一个比较成熟的企业,各相关业务流程已经走上了正常轨道,一旦进行生产方式变革,员工便担心是否会对自己带来一些冲击,为适应新的生产方式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将增加失误的几率,故为求安稳而拒绝接受新的生产方式,形成“路径依赖”。尤其经营管理层在推行这场革新活动中作用最大,如果他们不转变思想,推进精益生产方式将完全是一个口号和形式,并对公司以后要进行的其它变革带来“一切都是形式”的后遗症。
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相对而言,在生产现场比较容易迅速获得效果,许多企业导入精益生产方式后,都曾经取得过阶段性成果,然而如果与现场相关的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转变,行动上无配合,则效果有限,且难于持久。原因是精益生产方式需要技术、品质、采购等部门的支持,然而国内企业在实施时经常忽视,致使整个业务流程无法顺利运转。即使再好的生产线、再高技能的一线工人辛勤的努力,在原有陈旧管理思想的制约下,都将付诸东流。
天津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一名高级管理者对此深有体会:公司在一年前开始推行准时制生产,对生产现场的布局调整的比较合理,但一年后,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由于相关部门在管理思想上没有根本转变,管理方法不适应准时制生产的要求,导致公司采购环节的物资供应滞后、采购跟踪和反馈不力,严重制约了整体效率的提高。同时,因为物资供应滞后等影响又带来了种种浪费现象的出现: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为赶交货期而可能产生的不良品的浪费等等,实施的成果被浪费抵销。公司经营层反复寻找症结,结果发现,在推行准时制生产的过程中,只有生产现场制造人员的思想得到了转变,而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通常认为,精益生产方式是生产现场的事,和本部门联系不大,因此其管理思想没有真正得到转变,从而使物资供应没能和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生产现场融为一体。随后该企业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经营层亲自推动实施,使管理人员思想进行了转变。目前该企业准时制生产运作效率有很大提高,企业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上述案例应该得到所有企业经营者的关注,管理层还没有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匆匆忙忙开始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又没有做好引入前的培训来转变员工们特别是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导致两种新旧思想激烈交锋。虽然在现场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基础不牢,没有保持统一,则现场取得的成绩无法得到其他部门的持久支持,将陷入停顿,进退两难。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内全体人员的参与,制订出周密的实施计划,对全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可分阶段推行,牢固打好每一个环节的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所以,为了真正获得成效,请企业在引进精益生产方式之前,认真审视企业是否真正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