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的原理

  仪器网 ·  2012-07-14 11:56  ·  22803 次点击
色谱法是—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它包括两个核心技术,第一是分离的技术,它要把复杂的多组分的混合构分离开来.这取决于现代色谱柱技术。第二是检测技术,经过色谱柱分离开的组分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取决于现代检测器的技术。
分析色谱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所构成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而进行分配。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也随流动相—起运动,并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对于气-固色谱来讲,是吸附和脱附的过程。对于气—液色谱来讲,是溶解和析出的过程。这种反复的分配可达10^3一10^6次,这就使得那些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物质,在移动的速度上产生厂差别,只要令足够的分配次数和足够的时间,最终都可使各组分达到完全的分离。混合物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如医6.6.2所示。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情况,这是由组分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为了表示组分的这种特征,我们定义分配系数为[attach]49014[/attach]
[attach]49015[/attach]
试样混合物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可以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加以说明。在运动场上的竞赛中,一声发令枪响,运动员从同—线上起跑(这相当于多组分样品同时进样,在流动相的带动下即在载气的推动下,样品开始在色谱柱中运动)。由于各个运动员体力和技巧不同,因此前进的速度也各不相同(这相当于样品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即沸点、极性等各不相同,在流动相的冲刷F,在色谱柱中跟随流动相前进的速度也不相同)。经过一定的距离后,各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时间各不相同.也就是他们各自的名次也不同(这相当于样品经过一段固定的柱长,出峰的时间不同,前后顺序也不相同)。从图6.6.2中可以看出,两个组分A和B的混合物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后,将逐步地分离,在不同的时间流出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信号,于是在记录仪中出现色谱峰。我们可以根据色谱峰出现的不同时间如t4和t5来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还可以根据色谱峰的高度或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仪器信息网(www.cncal.com)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