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现状及对策分析
仪器网 · 2012-07-15 08:58 · 96686 次点击
随着教育部对高校本科评估工作的展开、国家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普遍迅速增加,所谓大型仪器设备,是指价值相对较高且使用专业化要求较高,或者技术精准度较高,使用条件较为严格的仪器设备,它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单位、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对大型仪器的界定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大型仪器设备多以其货币价值来进行划分。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9号)文件规定:大型仪器设备是指单价在l0万元以上的设备,具有功能多、精度高、性能先进、价值大的特点。近年来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拥有量不断增大,虽然更加重视对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管理,但其在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颇为类似,其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使用率及使用效益低下,资源浪费。
1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1.1重购轻管,重复购置
部分单位和个人因为教学或科研需要,申请购置一些教学或科研用的大型仪器设备不够慎审,只说是需要就进行申购,各自为政,不考虑其后长远规划的使用效益及缜密的配套管理,加之管理审核部门一时疏失,造成部分功能相近或相同大型精密仪器的重复购置。一方面已有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功能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又存在缺乏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情况。例如有的教师为某个科研课题申购的大型仪器在课题结束后就闲置,功能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并存的资源浪费现象就是重复购置,部分功能相近的大型仪器经多方位开发以后完全可以兼用,而不必为追求仪器更加先进而花费大量资金另行购置。
1.2封闭管理,缺乏横向协作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质,学校的重点倾向于日常教学,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比较封闭,各系部之间缺乏横向协作,结果导致一部分已有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功能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缺乏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部分高、精、尖的大型仪器设备或多或少存在闲置、使用效率低下或“隐性退役”等现象。
例如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拥有的AA-6800F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GC-14型气相色谱仪等大型设备,化学化工系也有类似功能的大型仪器。再例如物理系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功能与电气系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相近。因此,部分功能相近或重复的大型仪器设备出现浪费、闲置等现象就不足为奇。
1.3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交流少
大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众多高校因为人事方面或资金方面故障原因,对大型仪器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再培训没有形成体制,使得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交流少,而大型仪器的相对数量少的劣势导致在处理一些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可供参考可供交流的广泛性平台,众多的技术管理人员只能仅凭个人认知,个人经验处理一些技术操作、技术故障等方面的问题,要么盲人摸象,要么多走弯路,甚或有时候会对仪器造成一些无法修复的破坏。
但如果安排仪器管理人员参加技术交流,特别是以有相同类型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单位为成员的技术交流活动,结合掌握相关仪器的最新技术动态,切磋故障修理技术,研讨改进测试条件,不断更新和拓展仪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间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及使用效益。
1.4维护维修环节薄弱
大型仪器设备因为耗资大,运行条件要求较高,其维护成本也偏高。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经费,往往专款下拨,但日常维持费和维修费常常不能配套解决,而这笔费用又较大,并且随着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往往比较复杂,所以维护维修大型仪器设备的程序也耗时较长,这就导致大型仪器设备因维护资金匮乏,维修时间滞后而延误正常使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闲置、停机等现象。再有很多高校往往存在注重大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而对维修力量安排不足等问题,总之看来各高校仪器维护维修环节普遍比较薄弱。这也是造成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低下的一个故障原因。
2对策分析
高校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较为集中的地方,对于高校来讲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及使用效益,发挥其功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针对上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2.1重购重管,加强规范化管理
加强规范化管理首先要从购置环节把关,在最大程度上闲置资源浪费。以离子色谱与液相色谱就有部分功能较为接近,购置时就要加强可购性论证。再有部分科研项目申购的大型仪器更应慎重,因为一个科研课题结束,往往也就预示将有部分科研设备可能会闲置。因此应从仪器设备长远效益看,购置论证要慎之又慎。
通常把大型仪器设备进校以后直至报废处理期间的管理称之为大型仪器设备的后期管理。要解决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这一问题,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我们尤其要强调大型仪器设备的后期管理。关于后期管理有以下几点建议:针对中小型院校仪器多,人员少的情况,我们首先建议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设立专人专管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培训上岗。每台大型仪器设备所配备的技术人员应该是具有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在此基础上还应尽量扩大培训人员的范围,使专职教师或技术人员不仅只局限于熟识、操作本专业的仪器设备,还应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仪器设备有所认识了解,在有助于扩展提升他们本人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可熟练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潜在力量和梯队力量。例如环境工程专业的大气方向教师和水污染方向教师对部分交叉领域大型仪器设备都应熟识,在需要培训时候可以一起培训上岗。其次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档案。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在其可行性论证、购置、验收、调试、运行、维修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片、音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随机文件材料均属于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档案,制定详细严格的使用程序,做好日常维护及运转情况纪录,实行大型设备运行的经济、技术和人员等信息的动态获取,便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大型设备的运行状况。
三是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人员应设立考核激励制度。考核和评估是加强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有着与理论教师队伍同等的重要性,而要实现仪器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验技术人员是最直接的执行者。将大型设备运行状况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考核及职务、职称的晋升等挂钩。有考核监督也有奖励,建立一个奖惩分明的量化管理体制,能够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为大型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及维护做好技术保障。
2.2横向协作,开放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大型仪器设备往往具有高成本性、专业性、精准性及多功能性等特点,而大型仪器设备这些特点就决定它耗资巨大,使用复杂,运行条件和维护成本较高,不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就有能力购置,因此,推进和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当前关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所形成的共识。因此就当前形势,我们建议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横向协作,继续推进其开放共享程度。目前大型仪器设备多具有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属性,而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也已有所体现。就我院范围来讲,已有多个系部多台大型仪器设备实现小范围内横向协作开放共享,例如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的大型仪器总有机碳分析仪已经数次承担参与化学化工系部分科研课题和实验项目,而化学化工系的超纯水机则承担参与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部分科研课题和实验项目。物理系和电气、机电等系部大型仪器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实现资源优化共享。
虽然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其利用现状也取得一定程度改善,但其实际开放共享程度仍然偏低,共享模式还比较单一,在共享机制、共享信息以及鼓励政策等方面也还有待改进,故而如何在条件允许的范畴内更大范围更大限度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仍是我们当前的探讨重点。
实现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单位时间内仪器设备实际工作与运行的次数,例如可以实行对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承担一定社会实践项目,引进“有偿服务,以机养机”理念,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际运行次数增多,维护养护资金也有固定来源,既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同时也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在熟练的专业操作人员的指导下最大范围地实现设备共享,从而缩短仪器设备的单次运行有效时间,即缩短设备运行周期。例如对学生开放,既锻炼学生,又扩大仪器的使用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作用。又例如通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横向联合协作,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综合利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跨单位、跨地区协作共用。譬如相近专业和交叉学科的资源优化协作,兄弟院校部门的横向协作,甚至跨地区横向协作等等都是尝试的方向,总之争取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结论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研究和实践回馈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更好地在确保教学又兼顾科研的前提下服务社会,提高其使用率和经济效益是极有必要和意义的,也是值得我们每位实验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
来源:《现代仪器》,转载请注明出处-仪器信息网(www.cn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