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技术条件建设成效浅析
仪器网 · 2012-07-15 08:58 · 46511 次点击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985”工程、“211”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快速增长,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大大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尖端大型仪器设备,极大地提升学校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但是,从我国高等教育仪器设备装备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的总量仍然不足,分布也不均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还相当匮乏,其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地区。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立项,教育部负责执行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十五”建设项目,专门设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技术条件建设”(简称“条件建设”)子项目,旨在改善资源共享系统入网仪器设备的开放条件和功能开发,提高入网仪器设备的分析测试能力、开放服务能力及开放程度,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益,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与作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科研与教育资源不足和布局不均衡的状况,使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能够通过资源共享系统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西部教育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北京大学项目建设情况
北京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拥有种类比较齐全、技术指标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我校经专家评审挑选出23台技术指标先进、测试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大型仪器,入选“条件建设”子项目,入选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见表1)。
[attach]50933[/attach]
从表1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参加“条件建设”子项目的仪器设备均为国内一流的仪器设备,有的属于国内最先进的仪器,如800MHz核磁共振谱仪和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有的属于国内比较稀缺的仪器,如粒子成像流场测量系统,有的属于有专业特色仪器,如流式细胞计。这些仪器分别选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医药卫生分析中心等,具有很强的学术背景和分析测试水平。这些仪器设备各具特色,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台仪器都有高级职称的人员(长江特聘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作为责任教授,还配备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测试工作,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外开放服务的工作。
在“条件建设”子项目的支持下,我校23台入选大型仪器共获项目经费284万元。为保证很好地完成建设项目,学校自筹134万元配套经费,使项目建设总经费达到418万元。项目批准后,我校设备管理部门和机组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经费的管理严格按项目的要求,实行专款专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对每台仪器的升级改造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和内部验收。通过项目建设,加强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硬件建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提高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服务的能力,促进我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我校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2建设成效浅析
2.1改善入网仪器设备的开放条件
通过项目建设,我校入网仪器的硬件条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入网大型仪器的分析测试能力。入网仪器在扩展测试功能,提高测试水平、测试效率和数据处理速度以及提高技术指标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交变梯度磁强计经升级改造后新增低噪声、弱信号电输运测量方面的研究测试手段:磁电阻测量、I-V特性测量、霍尔测量、磁致伸缩系数测量。这些测试手段可在纳米技术,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巨磁阻材料等基础性前沿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蛋白质序列分析仪改造仪器原来的高压液相系统为微量毛细管高压液相系统,提高仪器的灵敏度一个数量级,且由于系统管路更细,消耗溶液少,降低成本和更加环保。
通过项目建设,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更新计算机工作站并升级操作系统,增购分子模拟相关软件,这不仅提高测试效率和数据处理速度,还促进新的功能开发,进行一些特殊NMR实验。利用NMR得到的NOE等结构信息,进行计算机分子
模拟,解决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立体化学问题,同时开展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
2.2增强入网仪器的开放服务能力
项目实施后,由于入网仪器的分析测试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外测试服务的能力得到增强。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入网仪器积极开展对外开放服务,尤其注重对其他兄弟高校开放服务,其中包括实行优惠的收费标准。由于入网仪器面向全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提供测试服务,因此仪器测试机时和完成样品数都有明显提高,很好地发挥入网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用水平。
F3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1182万元)是国内功能最先进的透射电镜之一,配备X射线能谱仪、电子能量损失谱等。但由于该设备运行成本很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对校外的开放。通过“开放共享技术条件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该仪器对全国高校的开放度,增加该电镜的对外服务机时,使更多的兄弟院校能共享优质资源。具不完全统计,2005~2007年间,F3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共为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科学院物理所、科学院化学所、科学院半导体所、科学院微电子所等30余家单位提供电镜检测服务,其中对高校实行80%的收费标准。与获项目资助前相比,对外开放服务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2.3促进仪器设备应用水平的提高
入网仪器的管理人员发挥我校科研和技术力量的优势,利用入网仪器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班,为有关单位提供科研、技术咨询,为全国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培训服务,提高技术人员的分析测试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大型仪器整体应用水平的提高,推动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
我校的北京核磁共振中心以入网仪器——800MHz核磁共振谱仪为主要仪器,举办“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实验技术”、“上机操作、测谱”、“蛋白质溶液结构的研究”、“蛋白表达和纯化,同位素标记”、“专题报告”等。来自全国各地20多家高校、研究所的80多名人员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相关领域科研、技术人员的仪器使用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在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
方面科研的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2.4促进项目建设单位的工作
通过“开放共享技术条件建设”项目的实施,我校对参加开放的仪器进设备进行功能的开发、改造、升级,配备新的部件,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机时使用率和分析测试能力。这不仅对于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项目实施单位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我校激光飞行时间质谱仪的激光器在更新改造后提高效率,为校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支持。在2006年8月–2007年7月学年度,我校研究人员根据该仪器提供的数据发表9篇SCI影响因子>5的研究论文。
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蛋白质序列分析仪完成绿叶体RNA-结合蛋白CP20A和CP29B以及贮藏蛋白质12S的蛋白N端测序,首次确定这些蛋白的信号肽剪切位点。由于这些蛋白样品都为双相电泳的点,量非常少,测试条件苛刻。通过“开放共享技术条件建设”项目的实施,该仪器的灵敏度得到提高,很好地完成N端序列的测定工作。
800MHz核磁共振谱仪在2007年以科研合作的方式开展对外开放服务工作,合作的单位包括军事医学科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美国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国的亨利-庞加莱大学、加拿大的皇后大学等,促进我校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
3建议
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的实施,已经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和机制健全的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在该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入网仪器改造升级工作大大促进仪器功能的开发应用和测试水平的提高,入网仪器的对外开放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已经产生显著的效果。但目前参加资源共享系统的高校数量不够多,还有很多高校的先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没有纳入开放系统,入网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相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目前高校仍存在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经费不足问题,测试服务收入难以为大型仪器设备提供充足的运转、维护、升级改造费用,时有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而无法提供测试服务的情况,这无疑给科学研究、测试服务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希望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支持《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建设,扩大入网仪器设备的数量及种类,对入网仪器设备运行、维修、技术改造、功能扩展等方面继续给予适当的经费投入,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先进仪器设备的作用,推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来源:《现代仪器》,转载请注明出处-仪器信息网(www.cn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