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中常见术语及其关系

  仪器网 ·  2012-07-20 00:20  ·  28156 次点击
色谱中常用术语都与色谱峰有关,图1-1是一个典型的色谱峰。
[attach]51463[/attach]
它的纵坐标一般是表示检测的信号强弱,与色谱柱流出组分的浓度成正比。横坐标表示从进样开始至峰最高处的分析时间(时间乘载气流速等于体积,横坐标也可以体积单位表示)。
基线:在操作条件下,未进样品只有载气通过系统时,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正常稳定的情况下,基线是一条直线。
峰高:峰的最高点距基线的垂直距离。图1-1中AB线段,以h表示。峰高可以作为定量指标,它与操作条件、样品浓度和进样量以及检测器的灵敏度有关。
峰宽:色谱计算中常用半峰宽来表征色谱过程峰展宽的程度,以W1/2h表示,即图1-1中的aa’线段。高斯峰的Wh=2.354δ。另一个常用来表征峰展宽的指标是峰底宽,又称基线宽度,以Wb表示,高斯峰的Wb=4δ(高斯峰的宽度是用它的标准偏差δ来表示,它的值是0.607h处峰宽的一半。
2.1、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时间。
[attach]51464[/attach]
死时间:以tM表示,它的定义是不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的化合物,从进样开始至流出峰最高点的时间。当色谱系统(包括柱、柱温及仪器)给定。tM只受载气流速的影响。就好比上面的比拟中A船的时间。在色谱分析中特别是毛细管柱色谱分析中,测定tM值是必要的。用热导检测器时,常用空气来测定tM值;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时可用甲烷测定tM值。因空气或甲烷在大多数固定液上近似不被保留。如果已知同系物中三个组分的保留时间也可以计算相应条件下的tM值。
保留时间:被保留化合物(溶质)从进样开始至流出峰最高点的时间,称保留时间,用tR表示。
调整保留时间:用tR’表示调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就是被保留的溶质停留在固定相上的时间。换句话说,溶质从色谱柱流出的时间是死时间和调整保留时间之和。保留时间从色谱实验中可直接测定。但在色谱计算中,除理论塔板数外,其他计算都是用调整保留值。
相对保留时间:相对保留时间是两种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之比值,从理论上等于两组份的分配系数比,也等于容量比之比。当色谱柱及柱温给定后α2,1是一常数。
α2,1=tR2’/tR1’=K2/K1=k2/k1
α2,1与色谱柱类型、柱长、柱直径、载气流速、液膜厚度等均无关。在色谱定性分析中常常采用这一指标,这样可以避免操作条件不稳定对定性带来误差。α2,1值越大表示1,2两组份峰顶间的距离越大,即两峰顶的时间间隔越大,预示此两组分易分离。
以上所有保留时间都可乘以载气流速得到相应的以体积为单位的保留体积。
2.2、分配系数、容量比和相比
容量比:tR’与tM之比即为容量比(也称分配比或者容量因子)以小写k表示。从定义上可以理解其物理意义,是组分(溶质)消耗在液相中的时间比消耗在气相中的时间长多少倍。用数学式表示即:
也可以定义为当两相达到分配(吸附)平衡时组分在液相中的总量和在气相中的总量之比。将两边除以tM,得到式
tR=tM(1+k)
从式看出。保留时间与容量比成正比。k值大预示对组分的保留能力强。也可与比拟相联系:当沿岸等待上卸货物越多,则各类船只沿岸上卸货物的时间就越长。当固定液、柱温、溶质确定后,不同柱及不同柱型的k值相差很大。它是柱分离能力的重要参数。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用大写K表示。其定义是当两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与在气相中浓度之比,即:
K=液相中溶质的浓度/气相中溶质的浓度
=(Wl/Vl)/(Wg/Vg)=(Vg/Vl)·(Wl/Wg)
Wl、Wg-分别代表溶质在液相和气相中之量;
Vl、Vg-分别代表柱的液相和气相体积。
色谱柱及分析样品(溶质)给定后,分配系数只是温度的函数,分配系数取决于溶质与固定液的物化性质。前面已经提到,色谱分析的前提是欲分析样品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必须要有差异,所以建立分析方法时首先应选用合适的固定液,使组份之间的K值有差异。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柱温,各组分的K值随温度变化的斜率不尽相同,有可能通过改变柱温,使某些分不开或分不好的组分进行分离。
相比:用β代表相比。相比的定义是:色谱柱中气相体积与液相体积之比。相比反映了各种柱形的特点。
β=Vg/Vl
常用填充柱的β值在10左右,而常规毛细管柱的β值在100左右。
根据定义,分配系数、容量因子和相比三者之间可用公式表示:
K=βk
K和k都反映了溶质热力学分配(吸附)性质,但K独立于柱的各相参数,当组分、固定液及柱温一定,则K为一常数,即β和k之积为一常数,k值是影响柱分离度的重要参数,特别对选择毛细管柱尤为重要。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