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发展的历史
仪器网 · 2012-07-20 00:20 · 24470 次点击
1903年3月,茨维特在华沙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即色谱一词,标志着色谱的诞生。他因此被提名为19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候选人。不幸的是,这位色谱发明者于1919年因病早逝,只活了47岁,后来的色谱工作者实为此而扼腕。
当然,我们知道茨维特当时研究的是液相色谱(LC)分离技术,气相色谱的出现则是后来的事。20世纪40年代,英国人马丁和辛格在研究分配色谱理论的过程中,证实了气体色谱流动相的可行性,并预言了GC的诞生。到1952年,他们便发表了第一篇GC论文。与此巧合的是,这两位科学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尽管获奖成果是他们对分配色谱理论的贡献,但也有后人误认为是因GC而获奖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GC技术对整个化学发展的重要性。
虽然GC的出现较LC晚了50年,但其在此后20多年的发展却是LC所望尘莫及的。从1955年第一台商品GC仪器的推出,到1958年毛细管GC柱的问世;从毛细管GC理论的研究,到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GC很快从实验室的研究技术变成了常规分析手段,几乎形成了色谱领域GC独领风骚的局面。只是20世纪6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的普遍采用才改变了这一发展格局(请读者参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分册。)1970年以来,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包括GC、HPLC等分支的色谱技术如虎添翼,1979年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出现更使GC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既是高科技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要求所使然。反过来,色谱技术又大大促进了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可以这么说,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色谱技术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天上飞的航天飞机,到水里游的航空母舰,都用GC来监测船舱中的气体质量;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和化妆品,到各种化工生产的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从司法检验中的物证鉴定,到地质勘探中的油气田寻找,从疾病诊断、医药分析,到考古发掘、环境保护,GC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因此,不仅从事色谱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决策人员应当学习掌握GC技术,而且行政和生产部门的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也应对GC有所了解。
当今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范畴,而从整个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看,仪器分析由于其效率高、可获信息量大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在某些领域,经典的容量分析方法仍然有其独到的地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不可能被仪器分析所完成取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仪器分析方法正在逐步地取代化学分析方法。比如用傅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就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官能团鉴别方法。在仪器分析方法中,色谱又双其能同时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方法。特别是对复杂的样品、多组分混合物的分析,色谱的优势是明显的。当然,我们同时要认识到,对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一种仪器方法,而是需要多种方法相互配合,相互印证。多种在线联用方法,都是强有力的分析方法。总而言之,我们说色谱是一咱极为重要的仪器分析方法,而GC又是色谱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