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除颤监护仪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
仪器网 · 2012-07-21 00:43 · 40988 次点击
除颤监护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设备,在心脏病患者突发疾病的抢救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急诊科、心内科、CCU、ICU的必备设备。在此,以HPCodeMasterM1723B及PhilipsHeartstartXLM4735A为例,浅谈除颤监护仪的正确使用与日常维护的问题。近年来,基于医疗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病房、血液透析中心等也陆续配备了这种设备。除颤监护仪不同于辅助诊断设备和一般治疗设备,一旦抢救患者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很可能贻误时机,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一、熟悉仪器的性能和特点
主要包括:熟知操作面板上按键的功能,M4735A面板上的按键具有所谓“软键”(Softkey,自定义功能键)功能,其当前功能在屏幕上的相应位置予以提示,在不同状态下按该键,可以完成不同的操作;熟知仪器指示灯状态、文字提示、声音提示的含义,尤其是出现报警提示后的应对措施,如交流供电指示、机内蓄电池充电状态指示、机内蓄电池能量不足提示(Lowerbattery)等;了解不同机型所需的电击能量,如M1723B采用的是传统的单相波,所需最大电击能量为360J,而M4735A因采用了“智能双相波”,所需最大电击能量仅为200J。
二、使用注意事项
进行除颤操作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根据患者适应证选择同步除颤或非同步除颤,并根据不同的机型,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提示选择能量;除颤操作时应使电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并施以一定的压力,确保接触良好;体外除颤最好使用导电膏,以使电极板与患者皮肤有良好的接触(超声耦合剂与导电膏性状相近,但性质不同,所以不能用超声耦合剂代替导电膏,以免造成接触不良),如果使用盐水,应在电极板上包上纱布,并注意防止盐水过多导致短路;除颤操作时严禁使用酒精,以免造成患者灼伤;每次使用后彻底除去电极板上的导电膏并保持电极板的清洁,要及时对机内蓄电池进行充电。
三、仪器主要功能的快速检查
在需要迅速判断仪器的主要功能是否正常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检查监护功能。可将导联选择在Paddles(桨形电极),用双手分别接触胸骨电极板和心尖电极板,如屏幕上显示出心电波形,说明监护功能基本正常。
检查除颤功能。一般可用肥皂作介质,观察放电火花。具体操作为:从机器上取下手柄,用一块肥皂夹在两电极板中间,然后进行“除颤充电”,充电完成后,同时按下放电按钮。此时,在夹持肥皂的电极板处,可以看到放电火花。火花的大小与选择的能量大小有关。放电时要注意人体不要触及电极板,也不能将两个电极板直接短路。
上述方法不能代替严格的检测,但如果连上述检查都不能通过,则仪器必须进行修理。
四、重视日常检查与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确保仪器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关键,这项工作通常由设备使用者来完成。
第一,要认真执行仪器交接班制度。每班应进行下列检查:电源线是否有破损,导联线、电极夹子(按扣)是否完好,各种附件是否齐全,记录纸是否用完(如即将用完,须及时更换,并确认安装正确)。
第二,每班运行一次机内的自检程序。以M4735A为例,仪器通过自检后,将打印一份报告,如果出现提示“ServesUnit”,说明仪器未能通过自检,应及时通知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每班进行一次仪器外表的清洁。用软布清洁显示屏,用90%的酒精或中性肥皂水清洁外表,但应防止液体流入机内。
第四,工程技术人员通常会定期进行预防性维修,其中包括蓄电池性能的检查、除颤器实际放电能力的检查及电气安全方面的检查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预防性维修时,医护人员应当配合,不能因仪器一直使用正常或怕麻烦而漏检。
第五,经常关注仪器的系统时间。在国内使用的各种医疗仪器的系统时间一般应按北京时间校准。系统时间在操作面板上并不显示,但每次除颤操作后,仪器会依据系统时间自动打印一份包括操作时间、参数选择等内容的记录。这种记录是重要的医疗文件,如果系统时间错误,在涉及医疗纠纷举证时,将面临尴尬。因此,一旦发现系统时间错误,应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