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疲劳成为安全缺口

  Abby ·  2012-07-24 10:21  ·  69552 次点击
笔者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不容忽视。
如今,不论是在国营大、中型企业,还是在私营厂矿,抑或纯粹的小规模家族式作坊,都存在疲劳作业现象。而且,相当普遍。似乎已成为一种生产作业中的潜规则。
疲劳作业是指附加在身体体力和精神正常承受范围以外的工作,是正常作业时间的一种病态延续。是国家劳动法所明文禁止的,也是职工身心健康的一种腐蚀剂,更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允许的合理加班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众所周知,企业职工都是血肉之躯,绝非钢筋铁骨。我们更应该知道,人,都是会疲倦的,谁也不可能成为上足了发条的铁金钢。换言之,人的体能和精力,还有逻辑思维,都是遵循生理活动规律的,有高峰就有低谷,有旺盛就有衰弱,这样的生理特点注定人每工作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会。即便是机械设备,连续运转的时间太长、负荷太重,都要适时给予润滑和降温,必要时还得停下来。否则,轻则造成动力下降,严重时可能使设备瘫痪、报废,甚至引发可怕的质量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不可争辩的现实是,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越来越完善和残酷,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立锥之地,分得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已是非常艰难的事。于是,企业为了在这个微利时代能分得一杯羹,在日趋狭小拥挤的利润空间里闯出一条路来,感觉无疑是举步维艰。所以,很多时候,为了完成产量和订单,为了抢时间,抓进度,为了给客户崇高的信誉度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只能以牺牲职工的休息时间为代价,长期加班加点,导致职工疲劳作战,身心俱乏。长此以往,岂有不出事之理?
国家交管部门和众多安检单位联合多名运动学、医学专家,作了多项测试。就拿驾驶来说,如果是在体力充沛、精力足、思想集中的情况下,驾驶员处理紧急情况时大多都能举措得当。其反应迅速、动作协调性、配合默契程度等技术参数,都能控制在一个合格的范畴内。假如是疲劳驾驶,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单是刹车距离一项,就令人瞠目结舌。同样的速度行驶,疲劳时的反应速度和刹车距离要比精力集中时超出85%,几乎是平时的两倍。这样的状态,结果只能是车毁人亡。我们反复强调: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而疲劳作业极易造成各种事故。一旦惨案酿成,没了安全,还奢谈什么责任、效益和生命?届时,责任就是一句空话,效益只是镜花水月,而生命呢?跟草芥有何区别?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工作,要劳逸结合,才能张驰有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休息好了,职工才能体力好,讲技巧,干劲足,耐力强,精神抖擞,事半功倍。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