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品检测机构缘何形同虚设
仪器仪表网 · 2012-07-28 00:10 · 36081 次点击
今年1月24日,出口捷克的中国产速食面和粉条遭到禁售。而被禁地原因该国食物链和动物福利委员会检测发现,上述面食品中含有大量铝。其中,现成面条中铝含量为21.1毫克/公斤,粉丝中为142毫克/公斤。而铝在面食品中最大限量为10毫克/公斤。由于上述面食品受外来物质污染不适宜食用,已命令立即从市场上撤下。
而中国出口比利时的产速食面也因铝含量超标而遭到禁售,相关产品被遣回或销毁。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初,至少已有比利时、捷克、爱尔兰、丹麦等国家对铝含量超标的中国产面食品实施禁售。
而在去年(2010年)日本奈良县在12月24日检测出中国生产的青菜农药残留量超其规定标准的42倍,这种超标的农药就是“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该农药主要用于苹果的杀菌。
那么大家就会问,国内怎么没有检测出来呢?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
有很多检测项目没有在检测之列
就拿苹果农药检测来说吧,苹果是中国第一大水果,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27.9%,目前使用农药仍是最主要的苹果病虫害防治措施。但就中国目前对苹果中农残量监测的项目只有6项,日本是中国的近60倍(部分苹果农药检测项目数中国6项,印尼22项,美国139,
日本357,欧盟157项)。“蘑菇漂白”事件让菌类食品安全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很多人认为蘑菇基本不会用到化学药品,但这仅限于野生蘑菇。在人工栽培的环境中,蘑菇也有多发病,需施用农药控制,例如常见的“褐腐病”等。但是在对蘑菇的农残检测项目中,中国只有1项。目前我国残留农药的主要类型是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这些农药残留会在人体内累积,最终导致身体细胞发生癌变。
检测项目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作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中国政府从2005年至2009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尽管如此,专家认为相关标准缺失仍是制约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叶纪明表示“健全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刻不容缓,在今后3年内,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将达到7000项左右”但这与欧盟的14.5万项仍有很大差距,也意味着这几年我们的蔬菜水果等安全,依然缺少严格的把关标准。
检测标准与其他国家有差别
目前很多国家仍允许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中,也包括含铝食品添加剂。香港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研究报告中曾写道,2006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评估铝的安全性时,认为铝化合物在低于先前用来制定安全参考值的剂量,仍可能会影响实验动物的生殖系统和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因此决定把暂定每周可容忍的铝摄入量(包括添加剂)降低七倍,至每公斤体重1毫克的水平。专家委员会随后向食品法典委员会建议,《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内有关含铝食物添加剂的规定,应与新定的暂定标准相符。
同时,欧盟食品安全局也规定,饮食中铝的每周允许摄入量(TWI)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相比国内100毫克/公斤的标准,两者相差10倍。
对食品各项的检测确实是全球农业科技面临的挑战之一。但在对比之下,中国的检测体系依然显得过于儿戏。如今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已几乎让有关部门丧失公信力。所以要尽快建立健全的食品检测标准,保证在国内“出口”安全是重塑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