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望远镜:你对世界名校熟悉吗?

  仪器仪表网 ·  2012-07-29 00:54  ·  46551 次点击
世界大学的鼻祖博洛尼亚大学
1988年9月,意大利北部古城博洛尼亚云集了从欧洲乃至世界各地赶来的400多位大学校长,参加“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900年庆典。
博洛尼亚大学有一个尊称——“欧洲大学之母”,这是指它不仅是11世纪末欧洲出现的第一所大学,更因为它是当之无愧的欧洲大学教育的先驱,是其后欧洲许多大学的样板。1883—1887年,欧洲有五所大学分别举办了隆重的校庆(英国爱丁堡大学300周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50周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300周年、德国海德堡大学500周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410周年),五所大学在校庆之际都写信给博洛尼亚大学,以“女儿”的身份向“母亲”表示敬意。
在中世纪的漫漫长夜里,大学是仅有的知识堡垒。正是由于博洛尼亚大学等的存在,文艺复兴的火炬在意大利首先燃起,随后逐渐照亮了整个欧洲。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大师们的智慧之光驱走了宗教统治的黑夜。
早期的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律和神学教育为主。15世纪末,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影响该校。一方面,人文学科(如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等)逐渐进入大学课程;另一方面,对世界和人自身的认识促进了大学里的自然科学课程日渐丰富。由于该校学术氛围宽松,学术思想活跃,它的自然科学研究很快就走在了整个欧洲的前列,吸引了欧洲各地的青年学子来此求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天文学家哥白尼。
1496年,当23岁的哥白尼从波兰来到意大利时,还是一位神父,他的目的是在久负盛名的博大法学院学习法律和神学。学校的一位天文学家迪诺瓦拉对哥白尼影响极大,正是从他那里,哥白尼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开始了天文学研究。对希腊自然哲学著作的钻研,给了哥白尼批判当时流行的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勇气。回国之后,他一边行医,一边构思他的新宇宙体系,并最终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巨著《天体运行论》,揭开了现代天文学革命的序幕。
除了但丁和哥白尼,还有众多科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名人都曾经在博洛尼亚大学求学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如艺术家丢勒、诗人彼特拉克、文艺复兴运动晚期的代表人物塔索、艺术喜剧大师哥尔多尼等。在13—16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在整个欧洲一直享有非常高的声誉,是人所共钦的学术圣地。
步入近现代之后,博洛尼亚大学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如“动物电”的发现者伽伐尼、显微解剖学家马尔皮基、《玫瑰之名》的作者安伯托·埃柯、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等。
杰出诗人卡尔杜齐是意大利历史上首位诺贝尔文学奖(1906年)获得者。他在博洛尼亚大学执教长达44年。他的长诗《撒旦颂》歌颂了魔鬼撒旦的叛逆精神,严厉抨击了教会对自由和理性的扼杀。
过了仅仅3年,又一名来自博洛尼亚的学者站到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他就是“无线电之父”马可尼。马可尼16岁那年进入博大就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电磁学研究之中。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无线电报系统;1897年,他进行了一次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成功实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远距离无线电通信。1909年,马可尼由于这一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经九百多年的风雨之后,这座“欧洲大学之母”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活力,依然焕发着青春的光彩,今天是意大利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之一,拥有超过10万名在校生。
自由的堡垒莱顿大学
莱顿是荷兰的一个小城,位于阿姆斯特丹和海牙之间,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甚至可能找不到。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莱顿大学也许不如牛津、剑桥那样赫赫有名,但如果你知道荷兰的现任女王与前任女王都出自莱顿大学,你一定会对它充满敬意。莱顿大学出的名人可不少,像17世纪与牛顿齐名的科学巨匠惠更斯、20世纪初的物理学大师洛伦兹,爱因斯坦也曾担任了20多年的特邀教授,并在这里提出了他对宇宙的看法。
莱顿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它的诞生富有传奇色彩。
1573年10月,在荷兰争取独立的斗争中表现突出的莱顿城,受到了西班牙军队的围困。城内弹尽粮绝,死伤近半,但居民誓死抵抗。次年,荷兰奥伦治亲王率军赶来援助,带领莱顿军民炸毁城市附近的堤坝,汹涌的洪水冲垮了西班牙军队的阵线,西班牙士兵落荒而逃。1574年10月3日,被围困一年的莱顿获得了解放。
为了表彰莱顿市民为自由而战、宁死不屈的精神,奥伦治亲王决定让莱顿居民选择,或者免除莱顿城的50年税收,或者在莱顿设立一所大学。当时荷兰全国没有一所大学,许多荷兰人要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去求学,因此,建立一所自己的大学成了全体荷兰人民的迫切愿望。莱顿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建校。
1575年2月8日,莱顿大学正式诞生。作为追求自由、解放的象征,该校将自己的校训定为“自由的堡垒”。
当时,整个欧洲都处在天主教的统治之下,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莱顿大学却完全是由市民设立的,在聘任教授时并不在意教师的宗教信仰,而是以无比魄力和博大的胸怀,吸纳了许多不为其他一些大学所容的优秀学者。在罗马天主教会逼迫伽利略放弃日心说时,莱顿大学却张开双臂欢迎他。几百年来,“容纳各种信仰和思想”,成为莱顿大学不变的宗旨。
从建校开始,莱顿大学就不惜重金招聘一流学者来校任教。1578年,他们从比利时鲁汶大学挖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利普西斯。利普西斯是当时欧洲一位重要的人文主义者,他的到来,使莱顿大学成了欧洲“新知识”的中心。一年后,法国的法学家多耐吕斯从德国的海德堡来到莱顿大学。1582年,《草药书》的作者多多纳斯离开维也纳宫廷,前来莱顿大学医学院。为了保证著名语言学家、法国古典学者斯卡利杰安全抵达莱顿,荷兰甚至特派舰队前往迎接。这些大师的到来,为莱顿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称为“欧洲第一所新教大学”。
17世纪初是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转变为近代大学的重要历史时期,神学的主宰地位逐渐让给了科学。在这一过程中,莱顿大学充当了急先锋。这时的莱顿大学在自然科学与医学研究方面空前活跃,出现了惠更斯这样的科学巨匠。
1645年,惠更斯进入莱顿大学学习法律与数学,在这里打下了他一生科学研究的基础。惠更斯是数学概率论的创始人;在天文学上,他首先用望远镜发现了土星的一颗卫星——土卫六,并发现了土星光环;在物理学上,他建立了向心力定律,提出了动量守恒原理,还是光的波动学说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所发明的摆钟(被后人称为“惠更斯摆钟”)十分精密,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计时时代。
随着荷兰经济和政治的崛起,莱顿大学也迅速发展,到17世纪40年代,已成为欧洲新教世界最大的大学。在20世纪初,莱顿大学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它的物理学研究。洛伦兹、范德瓦尔斯、卡末林·昂内斯、塞曼等一批物理学大师的出现,使莱顿大学成为世界性的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头20年里的24名获得者中,出自莱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就有4人。
世界上最“小”的名牌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说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小”,是指它的规模。每年,巴黎高师只招收大约200名学生,而全校师生加起来,人数也不过2000名。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学校,却培养出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菲尔兹奖(数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法国总统蓬皮杜和两位法国总理,其人才培养效率之高,在全球也屈指可数。
巴黎高师的历史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1794年10月30日(法历共和三年雾月9日),国民公会通过法令,在巴黎设立公立师范学校——这是法国第一家师范学校。不过,受当时变化不定的政局影响,不久就和许多其他大学一起被关闭了。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掌了权。他十分重视教育,领导了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1808年,他颁布法令,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将其办学目标改为培养国立中学师资;1810年,在原校基础上成立高等师范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1845年改名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它的辉煌年代,为法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无数英才。
作为法国最著名的高校之一,无数法国年轻人都以能够进入巴黎高师为荣。由于它的招生人数太少,而报名的却有几万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入学考试的难度居全国各大学校之首。
有意思的是,虽然巴黎高师招收的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但居然没有国家学历证书的授予权,不能给毕业生发放毕业证书。于是,那些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佼佼者们,在跨进巴黎高师门槛后,前两年还要到一所综合性大学去注册学习,以获取大学三年级学习文凭和学士学位;后两年则回到本校,在本校教师指导下准备中学证书教师全国会考和中学高级教师学衔全国会考,只有通过会考,才能获得教师资格。
就读巴黎高师是完全免收学费的,而且,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学生们就成为“实习公务员”,除了拥有优裕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外,每月还可获得一定数额的补贴(最新的数字是1200欧元)。在四年学习期间,他们还可享受两年的停薪假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国外深造。作为条件,学生们在毕业以后,必须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服务六年。如果不能为国家公立机构服务,则需偿还在校期间所享受的助学金及其他费用。
巴黎高师之所以声名显赫,自然是因为它在200年历史里曾培养出一大批在法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杰出声誉的优秀人才。
巴黎高师先后为法国贡献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大作家罗曼·罗兰,以及因著名作品《存在与虚无》而引起巨大轰动,被视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让·保罗·萨特。
巴黎高师的理科也是人才辈出。在19世纪最著名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带动下,巴黎高师建成了一大批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培育出了大量的新兴学科。在巴黎高师光荣榜上的10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就有六位物理学奖得主和一位化学奖得主。时至今日,巴黎高师的数学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