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食品检测技术是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
仪器仪表网 · 2012-07-30 09:58 · 37863 次点击
导读:食品营养卫生知识贫乏直接影响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再加上大量化肥、农药、兽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又从源头上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我国,从国家、省级到市县级检测机构约有数千家实验室和数十万检测技术人员,这就出现了如何保证检测数据统一可靠的问题。
“给我拿一个奶油夹心面包,再来一杯豆浆。”每天上小学四年级的鹏鹏都会到离家不远的面包房买早餐,然后边走边吃去上学。
城市中,类似鹏鹏这样吃早餐的学生不在少数。几乎在每个住宅小区的周围,都有一家或几家面包房,并且面包品种繁多,竹炭纤维面包、海带面包、蓝莓夹心面包……
记者随意走进几家面包房发现,一般加盟连锁店都会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而一些小的面包作坊几乎属于少证或无证经营。
其实,面包只是我们日常食品之一,米、面、奶、蛋、菜……这些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的。那么这些食品的安全如何得以保证呢?
食品安全首先体现在检测技术上
当前,谈起食品安全的问题,很多人自然而然都会想到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只是在标准上的规定,如果没有检测技术,首先你不知道一种食品是不是有不安全因素,其次你无法知道这种不安全因素的程度如何,这才是导致人们长期受到食品安全困扰的原因之一。”河北省廊坊食品工程学校讲师郭亚建接受《科学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的确,食品营养卫生知识贫乏直接影响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再加上大量化肥、农药、兽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又从源头上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
在我国,从国家、省级到市县级检测机构约有数千家实验室和数十万检测技术人员,这就出现了如何保证检测数据统一可靠的问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红梅曾撰文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资源充分的国家食品安全计量溯源体系为其提供可靠性与可比性的支撑,就会产生无效的测量结果,造成分析测量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由此导致错误的决策而引起无法估量的后果。
检测试剂的生产缺乏监管
食品检测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程度。而检测技术的精准是需要高质量的检测试剂产品和仪器的支持。
于是,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对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研发。除了进行湿度、洁净度等物理量测量外,一些化学及生化分析仪器包括紫外线、可见光、荧光、原子吸收等分光光度计,以及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微生物检测仪器、生化分析仪器等、快速检测仪器等开始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得以应用并推广。
“其实,国内专注于食品安全检测生产试剂盒或仪器的大型企业并不是很多,并且部分产品在稳定性和灵敏度方面也需要提高。”北京阿匹斯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刘军毫不隐讳地指出,国内由于缺乏食品检测试剂生产的参考体系导致了食品检测试剂的质量良莠不齐。“如果选用国内外的同一原料试剂对同一食品进行检测,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家鹏对刘军的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但我一直对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的市场充满信心,虽然由于缺乏政府对企业生产资质的统一监管,现在很难形成一个像医疗体外诊断试剂一样相对规范成熟的市场,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提升发展。”柳家鹏说。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分属于食品药品、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格局,不同部门分管食品(食物)链的不同环节,这种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监管资源分散,不能形成监管合力和长效监管机制。
“往往一个产品需要重复检验,有时候还会出现不同部门之间互不承认检验结果的现象,既浪费检验资源,又增加食品企业的成本。”郭亚建说。
郭亚建建议,借鉴药品检验的模式,工商、卫生、农业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整合到一起,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检测,同时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责任,规定所有的食品都应当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检测机构加强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的免收检测费,不合格的收取检测费,同时对抽检的结果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或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都在这一平台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