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与忽悠-评UA评定(6)

  史锦顺 ·  2012-08-30 07:30  ·  68537 次点击
**实测与忽悠-**评UA评定(6)
史锦顺
-**
(一)CA(误差理论)的处理:实际测量与定量计算**
测量计量的误差理论派讲究实测,在实测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计算。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计量**
误差理论认为真值存在并可认识。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的差距,测得值减真值是误差元,误差元构成误差范围,误差范围称准确度。测量的目的是获得准确度够格的测得值。
计量行业的作用是进行量值传递。量值传递的物质基础是基准与各级标准。基准是计量单位量值的复现,其标称值是国际定义值,其实际值是国际定义值的近似值,基准实际值与其标称值的偏差范围是基准的准确度。基准是当代准确度最高的相对真值。基准的标称值是一级标准的相对真值,上级标准是下级标准的相对真值,标准是测量仪器的相对真值。上级下级的误差范围之比为q,q远小于1。
计量的职责是判别测量仪器(或下一等标准)的合格性。计量的基础与必备条件是有够格的的计量标准。(q值小于1/4;频率计量q值小于1/10.)
检定测量仪器的操作如下:用被检测量仪器测量计量标准。记下N个测得值。检定测量仪器,N要大于10。设测得值为Mi。标准的标称值为B。
(1)计算平均值M(平)。
(2)用贝塞尔公式计算σ;除以根号N,得σ(平)
(3)计算系统误差w(系)=M(平)―B
(4)系统误差范围W(系)=√{w(系)^2+^2}
(4)随机误差范围为W(随)=3σ
(5)误差范围的实测值为
W(实验)=√
因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不相关,故取平方合成。
(6)用误差方程求误差范围(真误差范围)
W=W(实验)/(1-q)

W=W(实验)+W(标)
式中W(标)是标准的误差范围。
-
**合格性判别**
设被检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是W(标称),若
W≤W(标称)
则被检测量仪器合格;若
W>W(标称)
则被检测量仪器不合格。
-
**2测量**
测量场合分三种情况。
**2.1基础测量**(常量测量或慢变化测量)
测量要用经过计量且在合格期内的测量仪器。测量的第一步是根据测量目的的要求,选用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是已知的。
如果测量仪器不准确,责任在计量部门。测量者要看仪器的说明书,检查合格证,要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者没有条件(没有标准)评定测量仪器的指标。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Z,测得值为Mi;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标称值)为W(B)
(1)测得值是M=M(平)=(1/N)∑(Mi)
(2)测量结果是M±W(B)
即以平均值为测得值,而以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为测得值的误差范围。
计算得到的σ,应该小于误差范围的1/3,否则是统计测量或测量仪器有问题。测量结果的表达可以不加入σ(平)的因素。
-
**2.2统计测量**
统计测量是快变化量的测量。选择测量仪器的误差小于变化范围的1/3以下。测量仪器误差可略,测得值的变化是量值本身的变化特性(量值分散性)。
(1)测量N次,记值Mi;
(2)取平均值作为测得值;
(3)计算单值的σ。σ是被测变量的统计表征量。
(4)以3σ为被测量值的偏差范围。不取σ(平)来表达量值。
-
频率测量一般是统计测量。又因闪变噪声的存在,是发散型统计测量,要用阿仑方差或自偏差(参见史锦顺《新概念测量计量学》P38)。
-
**(二)UA的评定:忽悠**
不确定度评定,条条框框很多,似乎很全面,实际是讲空话,走形式。不确定度论诬陷误差理论是理想的、定性的;实际上,误差理论讲实测,不仅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是实用的;而不确定度论连定性的判别都做不出,不过是讲空话、走形式——是忽悠。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以被检对象当标准,逻辑错误;B类评定空话连篇,无实际内容。
有人可能说:不是有大量的样板评定吗?
好,我们来看看这些样板评定的表现。
-
(1)A类评定,胡来。
GUM有个温度测量的例子。在不明确测量目的、不选择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测量20个数据。数据及处理如下。
-
96.90/98.18/98.25/98.61/99.03/99.49/99.56/
99.74/99.89/100.07/100.33/100.42/100.68/100.95/
101.11/101.20/101.57/101.84/102.36/102.72
-
[attach]52523[/attach]
GUM就上列数据给出结果:σ=1.49℃;除以根号20,得标准不确定度u=0.33℃
温度测得值的平均值是100.14℃,变化范围是96.90℃到102.72℃。下半宽为3.24℃;上半宽是2.58℃。如此大的变化是温度计问题吗?显然不像,最普通的水银温度计,误差也在0.2℃以下。从其0.01℃的分辨力来看,大概是优于普通温度计的电子温度计。数据的变化,应该是被测量的变化。温度变化范围是5.82℃,这是实实在在的温度变化区间。
这个问题,显眼是变量测量,是统计测量问题。用统计理论处理此问题,求到σ,就是温度分散特性;Δ=3σ=4.5℃是极限偏差。由此给出指标±Δ,即±4.5℃;实测数据20个,都在所给区间内,符合逻辑。
请看GUM的处理。σ除以根号20,得不确定度u=0.33℃,此为标准不确定度;按GUM常例,k取2,于是得扩展不确定度U=0.66℃.即数据包含区间的半宽是0.66℃.区间高端是100.80℃;区间低端是99.48℃。对照实际数据,高端排除7个数,低端排除5个数。
一共才20个数据,不确定度论算出的区间,竟只包含8个数据,而排除12个数据。什么置信区间?什么包含区间?置信不可信,包含区间不包含。最不可思议的是,评了一通,竟不知道结果是温度源的变化,还是温度计的误差。不确定度论的评定真不是东西!
-
2大量的样板评定的A类评定,对计量来说,是错把检定对象当标准,是错误的。
-
3B类评定的一项最主要的操作,是把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允差),除以一个系数,与其他项均方合成后,再乘一个系数(k=2),得到的扩展不确定度,其实就是把原来的误差范围再算一遍,本来就是或接近是(略小)误差范围。并无新鲜内容。
-
4A类评定的分散性,在常量测量的条件下,不过是测量仪器的随机误差,本来测量仪器误差范围已包含,这里是重复、多计。
-
5B类评定中的分辨力一项,原本包含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中,这里是重复、多计。
-
6在一些检定规程中,规定不确定度评定的结果,要小于示值允许误差的1/3,即可忽略,这使不确定度评定成为摆设,因为它不是计量的结果、不是计量合格性的判据,而其数据的下场是被忽略了事。
-
计量测量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误差理论。计量,依靠标准;测量,依靠准确的仪器。测量计量的准确,依靠的是量值传递体系。
-
总之,不确定度论的评定,实际是忽悠。废它也罢!
-

8 条回复

史锦顺  2019-05-28 08:31
不知为什么,我的帖子现在发不出去。评UA评定(5)通过不了审查,几次都显示内容不当。似乎我的发文权受限制,请管理员处理一下。
lol  2012-09-26 21:38
(4)系统误差范围W(系) =√{w(系)^2 +^2}
(4)随机误差范围为 W(随) = 3σ
(5)误差范围的实测值为
W(实验) =√
======================================================================
请教,既然是系统误差,为什么要+^2},这不是统计方法吗?那么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呢?
统计方法就有概率问题,那么这个 W(实验) 符合什么概率呢?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为什么是平方和叠加,而不是直接相加呢?请给出依据。
lol  2012-09-26 21:30
GUM就上列数据给出结果:σ=1.49℃;除以根号20,得标准不确定度u=0.33℃
温度测得值的平均值是100.14℃,变化范围是96.90℃到102.72℃。下半宽为3.24℃;上半宽是2.58℃。
================================================
σ是单次测量标准差,3σ=4.47℃,则分散区间为-4.47℃~+4.47℃,不是把测得值的变化范围包含在里面吗?
σ除以根号20是20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作者对不确定度概念并不精通,就随便斥责对方“真不是东西! ”,未免太自以为是,太粗暴了
高山飞雪  2012-09-02 07:06
这是件好的事情,不论谁对谁错,只要发出自己见解,可能是有某些论点站在不同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就好比我们读取指针表的读数,读取角度影响结果。
史锦顺  2012-09-02 06:56
高山飞雪 发表于 2012-9-1 15:27
实测与忽悠-评UA评定(6) 没有看到有“实测与忽悠-评UA评定(5)”


不知为什么,我的帖子现在发不出去。评UA评定(5)通过不了审查,几次都显示内容不当。似乎我的发文权受限制,请管理员处理一下。
tianzhushan  2012-09-02 00:10
这些日子理论界热闹了,史老师和崔老师两位都是理论界重量级人物,一个为不确定度辩护一个反对不确定度。不管怎样,都是好事啊,真理毕竟在辩论中被普及的嘛。
高山飞雪  2012-09-01 15:27
实测与忽悠-评UA评定(6) 没有看到有“实测与忽悠-评UA评定(5)”
高山飞雪  2012-08-30 14:59
增长见识了,感谢史老师!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