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机料法环”-评UA评定(8)

  史锦顺 ·  2012-09-07 07:06  ·  78617 次点击
**所谓“人机料法环”-****评UA评定(8)**
史锦顺
-
“人、机、料、法、环、测”是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下的说法,思路是面面俱到,切莫遗漏。不确定度论自己是测量,于是就把另外的五条都收揽在自己的门下。
这五条,作用天壤地别。一条必备,一条错误,三条多余。分析如下。
-
**(一)“人”**
世界上,人的因素最重要。但在测量与计量中,为了体现事物的客观性,却恰恰要减小测量者的影响,直到测量者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一个砝码的重量,是砝码的客观属性,不可能有张三称的重量或李四称的重量。测量计量的发展,测量计量仪器设备的进步,一个方向就是减小乃至消除人的影响。常用量具卡尺与千分尺,有人的视差问题;一方面正常人正常读数可能出现的误差,要包含在该量具的允许误差内;另一方面,现在大量应用的数显卡尺和数显千分尺,机器识别的结果,以数字显示,完全避免了人的读数视差。大量指针式仪表被数字式仪表所代替,也正是反映了这一方向。
因人而异的测量结果或因人而异的计量结果,必定是不正确结果。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工作基本由中技生(毕业于中等技术学校的工作者的简称)完成。而大学毕业的计量人员要研制计量基准标准。计量工作者只讲合格条件。够格的检定员,检定结果是客观的,因而是一样的。
不确定度论公然讲,评定结果因评定人员水平而异。这说明不确定度评定没准谱,实际反映了不确定度评定本身的非客观性。
-
**(二)“机”**
“机”字讲的是工具,对计量来说就是计量标准与辅助测量仪器。这是计量手段的主体,当我们讲完该忽略的、不该包括的项目后,自然该明确:这是计量手段的全部,是要讲究的计量误差的全部来源。
-
**(三)“料”**
“料”字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下是“材料”的意思,在机加工中是劳动的对象,在不确定度概念下,“料”就是计量的对象,即被检的仪器。在测量中,就是被测量。
对象与手段的混淆,是不确定度评定的弊病之一。是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混乱的根源。
人做事,必须目的明确。要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用一台测量仪器去测量某个量,相信的是测量仪器;不能反过来用被测量的某些变化或特性来评价测量仪器;计量,即通常说的检定,是用标准来检验、衡量测量仪器,此时,标准(检定装置)是手段,而被检测量仪器是对象,相信的是标准(手段),不能反过来用被检仪器的某些性能(对象)来考核标准(手段)。如果混淆手段与对象的关系,就乱套了。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恰恰是混淆了手段和对象。
所谓“料”,即被测对象或被检对象,绝不能参杂在对“手段”性能的评定中。考核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却要接被检仪器去测量检定装置的重复性,是错误的。
此条根本错误。
**(四)“法”**
计量方法是规范化的,就是计量必须按检定规程办事,没有方法问题。
-
**(五)“环”**
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无论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满足这些规定,测量仪器与计量标准都应该实现其指标,即保证误差范围。
-
综上,所谓“人机料法环”,在计量上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说法,是对实践的误导。“人”“法”“环”的影响都应该控制到可忽略的程度,这对计量是该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不然,就没资格开展计量工作。测量的对象千差万别,方法要考究,环境有时可能很恶劣,要考虑测量的附加误差。但计量是实验室中的规范工作,不该生拉硬扯处理这些项目。
“料”字是错误的项目。计量中的被检者,正是要考察的对象,它的变化与特性,不应参杂在对检定设备的考核中。病人的病症,不能赖在医生的身上。
“机”字是核心。检定装置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所用标准。如果有辅助测量仪器,一定要注意其影响。标准是必须经上级计量部门检定认证的,自己处理不了。而辅助仪器也要经过检定,并使其误差可略。
-
如上,所谓建标的评定,不如改成两个字“送检”,计量讲究溯源,要老老实实送检,玩那些花架子,没用。计量的领导,要认真领导与监督量值传递的秩序,要刹刹那学着洋人走形式的不正之风。现在的所谓“评定”,摆架子、走形式,实在是扯淡,而且实际上在淡化“送检”的必要性。
-

6 条回复

天长老茂  2013-02-26 08:29
谢谢史老师!归纳的非常清楚,长见识了。谢谢!
chinagaow  2012-09-10 22:31
楼主,感谢资料共享!学习了,受益匪浅哦!
高山飞雪  2012-09-10 06:39
学习了,谢谢史老师。
昨日之星  2012-09-09 16:02
“人、机、料、法、环、测”是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下的说法,指的是产品质量的形成决定于生产人员、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和产品检测六个重要因素。
测量界说的“人机料法环”则是针对测量过程的控制来说的。一个测量过程由被测对象(料)、测量人员(人)、使用的测量设备(机)、用什么测量原理(法)、在什么环境条件下(环)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对形成的测量结果共同发生影响,要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就必须控制这五大要素。
对于“人”,史老师说,一个砝码的重量,是砝码的客观属性,不可能有张三称的重量或李四称的重量,可现实中就存在张三李四称出不同重量的事实,越是复杂的测量和越是精密的测量,这种情况越是频繁发生。因此计量管理中才有对测量人员的能力培训和上岗资质的确认的严格要求。之所以大量数字式测量设备的诞生,其中一个理由不就是尽量减小测量人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么。
对于“机”,我赞成史老师认为的测量设备是“核心”的见解,之所以国家标准强调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计量校准、计量确认就是在突出测量设备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性方面的“核心”作用。
对于“料”,没有被测对象也就不存在测量。一方面我们意图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充分考虑到被测对象的不稳定性,它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测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忽略被测对象自身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会产生错误的测量结果。“病人的病症,不能赖在医生的身上”,但是病人讳病忌医造成病情不断恶化,势必影响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正确性。
对于“法”,同样一个被测参数可以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才会有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企业才会有化验规范、试验规范、检验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标准统一规范测量方法。GB/T19022就是为了保证这个规范的测量方法是准确可靠的,所以才要求不确定度评定应该在测量过程“确认有效前”完成。在检定规程等测量方法已经通过不确定度评定证明有效这个前提条件下,我赞成史老师说的,只要完全执行该测量方法,就应该能够达到测量要求。
对于“环”,测量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史老师所耿耿于怀的是技术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满足这些规定”,就能保证满足测量要求,再说环境的事就是花架子。我完全赞同史老师这个意见。可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技术标准在批准前,不确定度评定就是在综合评定拟“规定”的环境正确与否,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的影响有多大,它的影响与其它四个要素的共同影响是否会给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带来风险,此时不考虑能行吗?如果已经经过不确定度评定证明可行了,当然再重复考虑就是花架子了。
结语:
史老师的这个帖子应该是正确的,但前提条件是已经经过不确定度评定证明了该测量方法(技术规范)的可行性。正因为史老师认为只要按技术规范测量,“人、料、法、环”的影响均可以忽略,我也可以说只要按技术规范测量,连“机”也应该一并忽略。因为使用的测量设备已经在技术规范被批准前的不确定度评定证明是合适的,也没有必要再考虑它了。
所以在新制定的测量方法被确认有效前,还是应该从构成该测量方法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综合评估测量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经过评估证明方案有效,则该测量方法可以批准发布。经过评估不能满足测量要求,则不予批准,退回编制小组重新修改测量方案。测量过程投入实施后,则应按批准发布的技术规范规定的“人机料法环”对测量过程监视和控制,这样才能够最终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高山飞雪  2012-09-09 07:13
谢谢史老师!长见识了。谢谢!
计量专家  2012-09-07 17:26
人机料法环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史老师分析的有见解。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