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不给力 监管只好“打酱油”

  仪器信息网 ·  2012-09-19 08:57  ·  34585 次点击
食品检测不给力监管只好“打酱油”
制定食品标准,意在规范制作程序,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但目前,食品行业却存在“有标准,没检测”的情况。这不但让相关的食品标准和规定处于虚置状态,也让监管人员无处下手。
近日港媒报道称,发现有不法商贩研发了一种“化学酱油”出售,只要将砂糖、精盐、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质、肌苷酸及鸟苷酸这七种调味料及化合物混在一起,就可制作出“化学豉油”。这种“化学酱油”中含有的水解植物蛋白质若用盐酸分解,可能会释放致癌物质。
酱油跟食醋一样,也分酿造的和配制的。根据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酱油的比例不得少于50%。也就是说,不含任何酿造酱油,只用各种化学物配制的“化学酱油”是违规的。但由于化学酱油配制时间短,成本低,一些商家就用配制酱油冒充酿造酱油卖。
商家之所以能冒充成功,关键在于无论是旧国标,还是正在修改的新国标里面,都没有涉及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的区分问题,配制酱油中是否真的按照规定含有50%以上的酿造酱油,没有办法测定。
检测不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以食醋为例,有关部门从未对配制食醋和酿造食醋给出明确鉴定办法,企业在生产配制醋时是否加入了不小于50%的醋酸根本无法鉴定。还有,地沟油也没有有效的检测办法,蔬菜“催熟剂”也没有检测指标……
制定食品标准,意在规范制作程序,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但单有标准不行,还要有检测手段,这样才能知道食品是否合格,企业是否合乎规范。但目前,食品行业却存在“有标准,没检测”的情况。这不但让相关的食品标准和规定处于虚置状态,也让监管人员无处下手。从而给不法商贩提供了投机取巧、制假贩假的空子,导致或加剧了食品的乱象。
相比食品标准,制定或获取检测标准和手段也许更难。但这不能成为监管部门卸责的理由,想必公众也不会谅解。能检测的标准,才是有用的标准。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检测手段的攻关。此外,如果某些食品的检测手段短期内无法攻克,就应考虑更改或提高相应的标准,比如,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难以检测,为什么不能考虑在国标中取消或暂时取消配制酱油,这也许对酱油行业带来的冲击极大,但跟公众的健康相比,孰轻孰重呢?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