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确认与计量检定、计量校准的关系

  Alu ·  2007-11-28 21:24  ·  71218 次点击
我们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客户提供计量检定/校准服务,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其服务的目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一般都会说为了解决量值溯源。这个回答既对又不对,为什么?因为这只反映了客户需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开展的计量检定/校准是为客户解决计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这才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最后目标(目的)。
什么叫计量确认呢?在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以下简称10012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在此标准中又明确规定,单位“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从这里,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对于一个具有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的组织,必需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
如何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呢?也就是说,“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究竟如何实施,包含那些内容?在10012标准中是这样论述的,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从这一论述出发,计量确认过程是由两个输入与一个输出组成:
一个输入是组织的计量要求(CMR),即组织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规定的测量要求;另一个输入是计量仪器经校准后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MEMC)。一个输出是验证确认标识,即测量设备确认状态。整个计量确认过程就是围绕这三项内容进行。
计量确认的具体实施过程又有那些呢?首先要确定单位的计量要求(CMR),单位的计量管理人员要根据生产过程规定的测量要求(生产工艺过程中规定的),在考虑错误测量的风险及其对组织和业务的影响等基础上进行评定,最后用最大允许误差来表达与生产过程相应的测量设备的CMR。从理论上讲,这个评定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又要考虑错误测量风险对单位带来的影响。为简化这个评定,在实际的评定中,一般都将测量极限误差同生产工艺中规定的数值(尺寸)公差保持在1/3~1/10范围内{即计量仪器的检定误差U<=(1/3~1/10)T(T为被检参数允差)},就基本达到上述考虑的要求,这已是通行的惯例原则。
其次,各单位的计量管理人员要有计划的安排所有计量器具(仪器)的周期检定与校准,以解决计量仪器的量值溯源与确定其测量能力。根据我国《计量法》的规定,凡是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实施强制检定,检定合格出具检定证书。所以单位内,凡属于强检计量器具,要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其他计量器具,则由单位自行决定委托包括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内的有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定/校准。但这里要注意的,虽然检定/校准都可以解决计量仪器量值的溯源,但由于在它们含义上有较大区别,所以在计量确认时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区别。
根据《计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同时规定,检定必须依据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检定结果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而校准的含义,根据ISO/IEC17000标准,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值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从上述可以看出,虽然二者都完成了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但是在对测量仪器的评定上有很大的区别。对检定而言,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已非常明确评定了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MEMC),检定合格的计量仪器是全面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所规定的要求(包括测量能力与精度等级)。而校准报告(证书)一般是不给对仪器的评定结论的,只给出与标准量值所对应的量值,即相应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MEMC),最后要由单位计量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进行评定。所以在计量确认最后步骤,即验证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过程时是不一样的。
最后,在得到计量检定证书或计量校准报告后,单位计量管理人员要进行计量确认的最后过程,即要将(MEMC)与(CMR)进行比较,一般来讲是将测量设备测量误差与CMR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比较。如果测量误差小于最大允许误差,说明仪器设备符合要求,能够确认使用,确认该仪器设备,并确定计量确认间隔。否则,则不能确认,需转入后续工作,如调整、维修、再校准,或添置新的计量仪器设备,直至符合计量要求。在将(MEMC)与(CMR)进行比较时,由于计量检定与校准的不同,操作时有不同做法。如是检定证书,由于证书已评定计量仪器是合格的,则可马上给予计量确认(除选型有问题的除外)。如果是校准报告,则要认真分析校准报告中出具的各参数量值与标准值的差异,同时要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然后与计量要求(CMR)进行比较,来验证该计量仪器是否符合计量要求,如果符合,则给予确认,否则,则不能给予确认。因此,从过程来讲,计量校准后的计量确认是比有检定证书的计量仪器来得复杂一些。
以上我们对仪器设备计量确认过程作了简明扼要论述,以有利于单位计量管理人员对计量确认过程的认识与实施。同时,我们作为一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也要尽力为客户的计量确认提供方便。这里还有一点要说明的,目前从我国《计量法》的规定来讲,只有建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政府授权的检定机构才能对外开展计量检定,出具计量检定证书,其他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的)仅能开展计量校准,出具校准报告。对此,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在实施计量仪器设备的计量确认时,特别是在确定溯源方式时,也要将此作为一个因素给予考虑

4 条回复

XZKL1234  2012-05-17 06:00
企业应以计量验证为主,至于计量校准与检定给企业出具的报告/检定证书,应尽可能的提供给企业相关信息,企业判断确认过的测量设备能否使用的关键是看其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而不是规程的要求。不符合规程/规范的要求,只是说其存在残疾,但其不一定不能够胜任其岗位的需求。聋哑人可以观测,盲人可以口述,都有其发挥的空间。
昨日之星  2012-05-16 13:41
很好!学习了。有一点不同意见:
测量设备计量检定后,无论是检定合格与否,都不能直接投入使用。都应该将检定得到的测量设备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相比较进行计量验证,从而实现计量确认。检定合格不满足计量要求的,仍然必须签发“禁用”计量确认标识。检定不合格但满足计量要求的,则完全可以签发“合格”计量确认标识,只需注明限制使用的范围,相当于残疾人仍然可以就业,无非是限制在适宜的工作岗位工作。
一个例外情况是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合格后可以投入使用。因为强制检定实际上限定了该计量器具的“工作岗位”(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限定了这4个方面测量过程(即工作岗位)的计量要求,检定合格意味着计量特性满足这个计量要求。所以强制检定包含了计量校准和计量验证全部工作,相当于完成了计量确认。检定规程并没有明确规定使用范围,也不可能在检定规程里提出对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一般的检定只是对测量设备进行“体检”,把“体检结果”与测量设备的“健康”标准(检定规程要求)进行了对比,检定合格与否只相当于对测量设备“体检”下了结论,能否被“招聘”(投入使用),还必须与“岗位标准”(计量要求)相比较。
xiao_nan999  2012-05-16 08:30
很好,学习了,谢谢~
XiaoCheng  2007-11-30 11:01
确实,企业以计量确认为主,公共机构应以计量校准为主,至于计量检定属于法制计量范畴,一般情况公共机构最好不要给企业出具检定证书,因为一般的检定证书提供给企业的信息太简单了没有多少数值,而数值才是企业判断校准过的测量设备能否使用的关键。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