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新看法:大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推手
美容仪器 · 2012-09-29 17:29 · 54802 次点击
仪器信息网提示:今年4月,中国科技出版社计划将出版新书《自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科院院士陈运泰表示,他很赞同作者发出的与众今年4月,中国科技出版社计划将出版新书《自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科院院士陈运泰表示,他很赞同作者发出的与众不同的声音。“由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空间科学学院和核工业部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组,对于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我们研究组的结论与IPCC截然不同。研究显示,空气中CO296%由自然排放,仅有4%来源于人为排放。”近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组组长、中科院遥感研究所研究员崔伟宏和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教授承继成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公布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了0.18米;过去50年观测到的地球平均温度升高,有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CO2的增加,导致其捕获本来会逃离大气层的能量,从而导致全球变暖;其重要依据是工业化之前大气中CO2体积分数为280×10-6,2005年为379×10-6。
崔伟宏介绍说,国际上也有一些科学家通过碳循环理论,对大气中同位素12C、13C、14C及碳化学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现在大气中CO295%~97%由自然排放。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JPL喷气与推进实验室2009年新闻公报也指出,大气中CO2的97%源自自然界,每年约有300亿吨CO2来自动物呼吸、动物腐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8亿吨或者说3%源自人类活动,如汽车、燃烧煤炭、农业、工业生产及其他。
澳大利亚学者JenniferMarohasy在2011年3月发表的《大气中的CO2有多大比例源自人类》的文章中指出,大气中CO2来源测定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测定碳同位素和同位素比值。所有碳都是前述三种同位素的混合物。这三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原子量不同,12C最常见,占99%;13C占1%;而1万亿个C原子中只有一个14C。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来源于古代植物,通过大量实验分析,发现来自化石燃料的CO2的13C/12C比值比大气中自然释放的CO2的13C/12C比值低2%。在大气CO2总量中,来自人为化石燃料排放的仅占3%左右。
卫星记载的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显示,碳排放来源并不是预料中的工业发达区域比如西欧、俄亥俄谷或像中国这样的人口稠密地区。相反,CO2来源地竟然是像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和非洲热带地区这样的地方——并不是人类大量排放CO2的地方。
崔伟宏和承继成表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认为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并不表明,我们对人类活动,特别是石化产品造成环境污染和CO2的增加可以抱容忍态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他们认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再生能源,大力减少CO2排放是十分必要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分清气候变化驱动因素,有助于我们有效提出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及方案。”
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万森·库尔提欧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科学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和接受辩论和质疑,科学答案来自于更多的研究和观测。“相信未来十年对气候的观测可能会告诉我们,全球气温是否会像IPCC预测那样变暖,或者像过去十年那样缓慢降温,或者太阳活动进入一个特殊时期——如17世纪下半叶蒙德极小期,与之相应的就是小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