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室主要功能间的设置
zhd1971 · 2007-12-03 10:51 · 70970 次点击
二、微生物室主要功能间的设置
l法规要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9月颁布的《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十八条对微生物实验室提出如下要求: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的实验室,应严格分开。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室分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应具备相应的空调净化设施和环境,采用局部百级措施时,其环境应符合万级洁净度要求。进入无菌操作间应有人流净化和物流净化的设施。无菌操作间应根据检验品种的需要,保持对邻室的相对正压或相对负压,并定期检测洁净度。无菌操作间内禁放杂物,并应制定地面、门窗、墙壁、设施等的定期清洁、灭菌规程。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实验室分为半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半无菌操作间设有紫外灯;操作台宜稳固,并保持水平。实验室内应光线明亮。并有控制温度、湿度的设备。实验室内应注意防止抗生素的交叉污染。”
《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ⅪH中对无菌检查法的相关要求:
无菌检查在洁净度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单向流空气区与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ⅪJ中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相关要求:检查的全过程,均应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
但药典并没有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背景级别,按此理解.在洁净管理区内设层流台也是应当可以的,当然企业为了结果安全、可靠,可以设定较高的标准。
可见,我国现行标准对无菌检查与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环境要求是相同的,但药典并没有规定环境的背景级别。这点与国外的标准有所不同,先进工业国不要求将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超无菌室进行,它们可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在同—大实验室完成,当然需要层流工作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组织我国的GMP检查员在上海举办培训班。请美国FDA官员进行GMP培训,讲课结束时,FDA官员请大家提问,当时有一名学员曾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注射用水系统事实上是无菌的,但贮罐设在非洁净区,循环回水取样时,样品是否会污染并造成假阳性结果?”此外,如果水样是带菌的,是否须在无菌检查室内进行检查?当时FDA官员是这样回答的:“注射用水多数情况下微生物不应检出,说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然而,请您去看一下药典,贮罐及回路中的注射用水不是无菌的,因此,药典特意收载了无菌注射用水的专论。在贮罐处取样时,确实存在污染的风险,因此,需要制订SOP规程,详细说明如何取样,如取样瓶须灭菌,取水样前要对取水口消毒,取样时应先放掉一定量的注射用水,取样后立即将样品瓶塞好。菌检应在当天完成,否则要放入冷藏箱等。美国药典对注射用水的微生物控制指标是10CFU/100ml,这已考虑了取样可能的污染因素。另外,无菌检查用的无菌操作室,不要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以免带菌的样品产生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这就是说,无菌检查室是专用的,只用于无菌操作(无菌检查或无菌取样),不宜用于一般带菌检品的卫生学检查。
如希望微生物室平面布置既符合我国药品GMP规范和药典的要求,又能与国际接轨,可参考图7的设计思想。图中,阳性对照、D值测定等可使用生物安全柜,微生物鉴别试验、细菌内毒素可在微生物实验室完成,详见以下各节说明。
2.主要功能室的设置
微生物实验室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室:
(1)独立的无菌检查、无菌采样的无菌室或隔离系统;
(2)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室;
(3)毒菌种处理、使用及鉴别的局部百级控制室;
(4)独立的抗生素效价测试室;
(5)细菌内毒素试验室;
(6)真菌及细菌培养室;
(7)试液及培养基的配制室;
(8)灭菌室;
(9)实验器皿洗涤、烘干室;
(10)人员办公休息室;:
(11)大型实验室还可设有实验用品、易耗品储藏室、培养基冷藏室等。
微生物室应按照各功能间的使用要求配置空气净化系统,提高实验操作环境的质量。现对主要功能室的要求分别进行阐述。
2.1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1.1无菌操作室
无菌检查的环境洁净度条件不应低于无菌生产操作区,以降低无菌检查出现假阳性的风险。如前所述,非最终灭菌产品直接暴露区系无菌万级区内的局部百级保护区,从此原则出发,不难理解,先进工业国制药企业的无菌检查、无菌取样室在以紊流100级(B级)为背景的层流100级(A级)中操作,按我国目前的要求,则应在无菌万级背景下的局部层流内完成。用于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洁净操作室应配有属于“人流净化”的更衣室及属于“物流净化”的缓冲间或传递窗(柜),使进入洁净操作室的实验人员(人)和实验物品(物)分别经适当净化后进人实验操作间。
无菌检查室的监控应与无菌生产操作区一样。每批产品进行无菌检查时,均应有监控数据,如沉降菌、表面菌等。此外,还应定期对空气悬浮粒子进行测试。当无菌检查出现阳性结果时,无菌检查室的环境测试结果将是判断试验结果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
2.1.2隔离操作系统
此系统具备无菌操作室的全部功能。它既可对检品外部进行消毒,又能保持操作环境的百级无菌条件,由于它和外界环境是隔离的,因此,美国药典并不要求它安装在洁净区/室内,但应控制无关人员进入隔离操作系统所处的房间;欧盟GMP则建议应将它放置于十万级区的环境中。
隔离操作系统基本的操作程序如下:
样品放人转移舱(进样舱)中后一用过氧乙酸(或其它适宜的灭菌剂,如过氧化氢)对表面进行灭菌一排尽灭菌剂余气一连通无菌操作舱一将实验样品移人操作舱中一完成无菌检查一将样品从操作舱中移人转移舱一关闭两舱之间的转移门并断开连接一从转移舱中取出实验样品一阳性对照及培养。
利用隔离系统进行无菌操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好,除非系统发生泄漏,一般不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但此类设备价格昂贵,目前国内使用尚不普遍。
2.1.3微生物限度检查
按我国现行药典标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全过程,均应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因此,微生物限度检查宜在以静态10,000级为背景的超净工作台内(层流100级)进行;像无菌实验室一样,限度检查实验室也应配有相应的人流和物流缓冲间,并定期作环境监测应注意,没有必要将微生物限度试验的样品放到无菌检查室中去做,以免影响无菌检查的结果。
2.2毒菌种处理和微生物鉴别的局部百级控制室
毒菌种处理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如毒菌种的传代、保藏、制备以及培养基促菌生长实验、阳性对照、微生物方法验证、消毒剂和防腐剂的效力测定和对环境中分离菌的鉴别等,这些实验过程中都在处理活的微生物,处理不当会造成实验室环境污染,影响其他实验结果,因此,该室必须要和其他实验室严格分开;必要时,应按实验微生物性质的需要保持对邻室的相对正压或负压;室内安装紫外灯,环境洁净度应控制为10000级,以净化层流台作为局部百级区的控制措施,最好是使用生物安全柜(图9),所有的与活毒菌种相关的活动都应在层流台和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每次试验结束后要对层流台或生物安全柜及整个实验室环境进行消毒,人员离开后,打开紫外灯消毒。所有与菌种相关的试验废弃物均应经过灭菌处理(在121℃下处理30分种以上)后方可丢弃。
这类试验不应与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试验使用同一操作室,以避免引起污染,
与一般单向流净化工作台不同,生物安全柜有二大特点:一是它同一般单向流工作台一样,自上而下送百级层流洁净空气(生物安全柜只有垂直单向流),不使检品受到污染;二是它操作面的四周设有许多孔,工作面板底部设有抽风管,使检品和操作始终处在“百级的风井中”,在操作过程中污染的空气经过滤部分排出,部分循环,检品中被检查的活菌不会污染安全柜外的环境,外部空气中的杂菌也不会污染检品,此外,生物安全柜也同时保护了操作人员。
由于国内生物安全柜使用尚不普及,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层流操作台,此时,应掌握一个原则,即做有活菌的试验时,使用垂直层流操作台。
2.3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细菌内毒素检查
按我国试行标准,抗生素微生物检定(俗称效价测定)及细菌内毒素检查可在半无菌操作室中进行。半无菌操作室如以我国GMP规范(1998年修订)中量化的指标来看,其洁净度一般为100,000级,室内设有灭菌紫外灯,不需要局部百级保护。条件差一些的企业,可按洁净区管理的要求处理,而对操作环境不加监控。应当强调,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应当独立于其他微生物试验室。但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不设独立的房间。
2.4培养室和其他功能间
培养室用于放置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箱,也可用面积不大于5平方米的具有恒温装置的能密闭的小室代替培养箱,为防止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该室应有洁净度控制,一般为100,000级区。
试液及培养基配制/灭菌室、实验器皿洗涤、烘干室、灭菌室、实验用品及易耗品储藏室等没有特殊要求的功能间,可为一般清洁环境,与生产车间外包装区环境相仿。
3.常见缺陷
微生物实验室由于其功能的特殊要求,在实验楼/区应能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区,将必要的功能间按需要设置缓冲走廊,以致这些功能间与其他化学实验室、包装材料实验室等通过缓冲间相连,并由此造成微生物试验区良好的总体环境条件。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将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鉴定、阳性对照、抗生素效价测定等和其他相关的功能室相对集中,总体参照洁净区要求管理。并将功能间建成封闭式、不直接与外界相通、不设置可开启的窗户。整个质量控制部门(QC)实验室有通用的更衣室,微生物室人员进入其相对独立的工作区,至少应再次更鞋,必要时更衣;微生物试验区应有自己的洁具间。虽然一般微生物实验室不需要进行悬浮粒子及菌落数的监控,即总体上没有十万级或三十万级的要求,但以上按洁净区来管理的做法,有助于微生物室总体环境的保持,也有助于
无菌操作室、层流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外部环境的保持,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不少生产企业长期以来在硬件建设—上存在重生产、轻实验室的倾向,在微生物室的投资上卡得很紧,这是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布局不合理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药品GMP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以无菌检查来说,如果无菌检查的条件不优于无菌操作区,或与之相当,那么,无菌检查的结果又怎么能作为衡量无菌产品是否无菌的依据呢?
然而不少人不是这样考虑问题,他们认为药典及法规上目前没有明确规定无菌复检的先决条件,因此,一旦出现阳性结果,只往假阳性方面去考虑,复检结果合格,即认为问题已经查明。
微生物实验室最常见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局不合理,许多企业的微生物实验室和其他——般化学实验室、包装材料实验室直接相通,以致人员可互相走动,没有缓冲间及其他适当设施来保持微生物室的洁净要求,即总体环境与普通实验室并无差异。
(2)无菌检查与微生物限度检查均按无菌操作区处理,因此,在布局上,它们至少共享更衣及人员缓冲间,从而加大了无菌检查室污染的风险。
(3)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监控计划不完善,例如。每个月只做一次沉降菌检查,从不监控表面菌(操作台表面、样品表面、人员无菌工作服表面等),悬浮粒子的检查只在验证时做过,在无菌检查出现阳性结果时,查不到任何当天的监控数据。
(4)无菌室的高效过滤器、层流工作台的高效过滤器没有做过检漏试验,更说不上定期再验证。
(5)无菌操作人员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三、更衣、气锁及除尘
1.更衣室设置及人员的一般清洁程序
实施药品GMP认证制度后,许多制药企业对老厂房进行改造或新建药厂时,生产车间、更衣室的设置与布局均有较大的改变,如万级区不设卫生间,有的企业增设了相应的万级洗衣房,增设了洗手、吹干、消毒设施,强化了人员的清洁程序,增设了缓冲间(气闸)等。
在厂房设计中,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更衣室,一些企业在进入主厂房(有的称制剂楼,通常包括生产车间、制水、空气净化系统及监控、维修车间等,且与库房相连)时,采用矮柜或其他适当方式,人员进入主厂房须更鞋,在进入各自操作区时,再按洁净要求分别更衣、鞋等;有的设总更衣室,进入一般工作区(如一般仓库、注射用水站、纯化水站、外包装区、收料区等)更鞋及更衣可同时进行,进入级别要求高的区域时再设更衣室。
更衣室的设置及使用方式目前存在一些不足,如不按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布局千篇一律,总面积占用偏大。有的片面理解GMP要求,设置了过多的传递窗,不仅增加了投资,而且在安装后实际上不加使用,反给清洁带来了不利因素。有的企业更衣室所占建筑面积虽然大,但使用不当,没有达到应有的人净效果。本节将以示例方式简要介绍不同形式更衣室的设置和使用方式,以供参考。
进入非无菌万级洁净室/区以下常见的程序如下:
换鞋+脱外衣+洗手一穿洁净工作服一手消毒一气闸一进入非无菌洁净室/区
当进入无菌洁净室/区时,工作服须灭菌,因此通常采用以下人员净化程序:
换鞋+脱外衣+洗手一穿洁净工作服(灭菌)一手消毒+气闸一进入无菌洁净室/区
当无菌操作区人员数比较少时,有些企业借助使用信号灯等方式,采用无性更衣形式设置更衣室,以节约更衣室的面积。
2.卫生间位置及防污染措施
如上节所述,许多100,000级及300,000级的更衣室与非无菌万级设置方式相同。另一些则采用图13的设置方式,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设置卫生间及淋浴间。
图13中没有画出烘手器及手消毒器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处在洗手池自南向北的位置现以图13为例进行讨论,为了达到人净的效果,人员进入主厂房即更鞋,但不更衣,其目的一是提高洁净度,二是防止个人鞋子可能有鞋钉,会损坏油漆地面。进入十万级生产区的操作人员,按以下程序个做好人员卫生工作:
脱下鞋子一穿公司发的袜子一脱去个人外衣一必要时去卫生间一洗手一手干燥一手消毒一穿洁净衣一进工艺走廊。
当午餐时,人员按相反程序出更衣室,去餐厅。
操作人员在下班前可淋浴。为了防止污染,卫生间及淋浴处设较强的直排风,而在穿洁净衣区有较大的送风。
另一措施是更衣室设闭门器,门会自动关闭,更衣室兼有气闸的功能。更现代化的手段是自动控制,实现连锁,更衣室的门无法同时打开。国外许多企业及国内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采用这种形式的更衣室,不仅能达到良好的人流净化效果,而且给操作人员带来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