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核查的概念

  wchjiang ·  2007-12-05 21:52  ·  38662 次点击
期间核查:为了保证在用计量标准装置、测量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间隔之间的准确可靠,并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规范》提出了计量标准和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要求。
期间核查的主要对象:计量标准装置、测量设备、试验设备以及标准物质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实施期间核查:
(1)新建立的计量标准装置,新购置的测量设备和首次使用的标准物质;
(2)使用时间较长,计量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
(3)有较高准确度要求的关键计量标准装置和测量设备;
(4)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结果表明其检定或校准的数据超出其稳定性允许误差范围的;
(5)经常携带到现场进行检定、校准和检测的测量设备;
(6)在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
期间核查可选用的方法:根据被核查的计量标准和测量设备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一般可选择使用下列方法(但不限于下列方法):
(1)采用高一级精度等级的计量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
(2)采用同等精度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进行比对;
(3)采用核查标准和统计技术对计量标准或测量设备实施过程控制等。

6 条回复

majunyi0715  2008-05-05 15:32
长度室的标准,例如:量块。千分尺四等标准量块,卡尺五等标准量块应如何进行期间核查??用测长机或三座标测量机或者万工显可不可以做量块的核查??
我们公司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由于我们刚刚建标。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还望各位大大帮一下忙。不胜感激!
woaiykc  2008-03-31 19:57
请问下
互感器的稳定性计算 应选择哪个点?
HOUSTON  2007-12-06 20:05
请问:稳定性应该小于合成不确定度的三分之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谢谢,我正在搞这个,请帮忙帮忙
wchjiang  2007-12-06 18:32
期间核查:也称为“运行检查”,或“中间核查”。 测量设备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多次使用适当技术校核方法进行检查,以确保测量设备在“服役”期间一直维持良好状态的活动。
常用的方法入判定原则如下:
1、传递比较法
(1)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测量一稳定的被测对象,其可以是工作标准或其它核查标准。然后将该被测对象送到具有更高一级计量标准的部门进行测量。若用被考核计量标准(测量设备)和高一级计量标准进行测量时的扩展不确定度(k=2,下同)分别为U和U0,它们的测量结果分别为y和y0,则应满足:

当U0≤U/3,可以忽略U0的影响,此时上式成为:

(2)当具备高一等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则可方便地用其对被核查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参数进行检查,当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相关特性符合其技术指标时,可认为核查通过。
2、多台对比法
若无法得到更高一级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时,可以用3台以上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对同一稳定的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它们的测量不确定度均为U 。若取这些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作为参考值,则由被考核计量标准(测量设备)得到的测量结果y应满足:

上式中,系数 是考虑到被考核测量结果y和多台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之间的相关性而引入的。
3、两台比对法
如果无法找到多台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也可以采用同等级的两台计量标准进行比对。若用两台计量标准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为y1和y2,两者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1和U2,则应满足:

比较而言,传递比较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可靠,并且所得的结果具有溯源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而多台或两台比对法则往往可靠性差。因此在进行测量不确定度验证时,上述三种方法并不是任选的,史有汉无法采用第一种方法时才可以考虑第二种方法。只有第二种也无法实现时才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或第四种方法。
4、留样测量法
选择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被测件作为核查标准。该核查标准是测量设备或实物样品,所选核查标准其性能需稳定,可长期保存,在测量设备校准或检定后立即测量其参数,作为核查的参与值y0,用该核查标准在现场测量得测量值y,它们的扩展不确定度均为U (k=2),在扣除由系统效应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后的扩展不确定度 (k=2),则应满足:

比较而言,传递比较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可靠,并且所得的结果具有溯源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而多台或两台比对法则往往可靠性差。因此在进行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时,上述四种方法并不是任选的,若无法采用第一种方法时才可以考虑第二种方法。只有第二种也无法实现时才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或第四种方法。
wchjiang  2007-12-06 18:29
稳定性应该小于合成不确定度的三分之二
HOUSTON  2007-12-05 22:50
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中假如标准器是一级千分尺,则其稳定性允许误差范围是多少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