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计量优化学术评价

  Tess ·  2012-11-06 09:26  ·  29105 次点击
本报湖北讯(记者郝日虹通讯员楼雯)10月27—28日,由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与会者围绕“科学计量学、大学评价与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就科学计量学的新进展、国内外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发展趋势、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机制、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科学计量学应用广泛
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主席罗纳德·鲁索在主题发言中阐述了大数据与科学计量学之间的关系。罗纳德·鲁索指出,大数据发展带来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新挑战。为了使数据分析能够有效应对数据增长速度,数据库知识发现或数据挖掘显得尤为重要。将引文分析(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之一)运用于数据挖掘是近两年来颇有创建性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中,较有启发性的是用链接预测技术探测错漏的链接及探测热点主题。这既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是如何获取的,也能梳理出知识随时间变化的轨迹。
罗纳德·鲁索告诉记者,之所以能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和手段处理或挖掘大数据,是因为科学计量学传统的处理对象科学数据,经过多年的累积已经形成了大数据。基于此种共通性,学界应当在今后的研究中重视有关大数据问题的科学计量学研究,使其在知识发现或数据挖掘领域里发挥创新性作用。
除了推动大数据研究,科学计量学主要还运用于科研评价和大学评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蓉英告诉记者,今年,该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集中科研力量,对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最终发布了32个排行榜。其中,针对大学科研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除了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这四个部分以外,还创新性地引入了网络影响力指标。赵蓉英说,网络影响力指标意在进一步考察各高校的声望情况、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程度。我国高校若想拉近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距离,不仅要在科研产出总量、创新型科研成果数量及学科建设方面等加大力度,在网站建设、成果公开、社会声誉等方面也需要继续努力。
以多维角度的评估方法提高学术评价质量
鉴于学术评价的复杂性和各研究机构的评价指标差异,多维角度的评估方法能促使评估结果更具科学性,提高学术评价质量。
英国肯特大学商学院教授刘文斌在介绍科研产出评估测量方法时表示,科研产出评估框架应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被引总数、平均被引数、除自引平均被引数、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测量指标;二是专家评审和权威认定。将二者综合考虑,是因为在某些学科的测量过程中,指标的定量计算并不非常重要,而专家权威的认定在此时则更利于科学成果影响力的扩散。
台湾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所长蔡明月认为,虽然开放存取文献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如机构库文献,在网络环境中依然容易被忽视。此外,蔡明月表示,在学术评价中应当重视自然科学评价和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
单篇文献的创新评价有利于推动学术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伍军红介绍说,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法是目前评价论文的两种最普遍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分别存在着主观性大、成本高和评价滞后、存在偏差等局限。针对这些现状,需要研究者在科学合理的计量分析基础上,把定性评价转化为一种可以普遍操作且效率更高的评价方式,“单篇文献的创新评价”即是一种尝试。
所谓“单篇文献的创新评价”,主要是通过采用定性评价体系与定量评价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将计量对象深入到文章内容,以期对学术文献的学术价值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伍军红认为,做好单篇文献的创新评价,不仅有利于推动学术创新发展,对于提升知识生产和传播效率、改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