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确认(ISO10012)
chw · 2007-08-22 18:24 · 117752 次点击
国际标准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于2003年4月15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10012:2003标准是ISO9000族标准的组成部分,是ISO9000:2000、ISO9001:2000、ISO9004:2000和ISO19011:2002四个核心标准的支持性标准。按照ISO10012:2003标准建立和实施的测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ISO10012:2003标准规定的要求有助于符合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和ISO14001:1996标准4.5.1监测和测量的要求。需要时,有关各方可达成协议利用ISO10012:2003标准规定的要求作为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活动,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一种输入,使组织的测量设备的管理和测量过程控制要求更加细化,更加适用,也更便于操作。
ISO10012:2003标准是在ISO10012-1:199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和ISO10012-2:1997《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2部分测量过程控制指南》两个标准合并的基础上根据最近10年来国际标准在各国贯彻实施的经验制定的。
计量确认是指“为保证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下所需要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调整和修理,随后的再校准,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高”。计量确认体系,是“为了确保测量设备产生不合格误差的风险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为了分析以前的校准结果,评定类似测量设备的校准结果,预计累积不确定度,建议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由校准引起的误差应尽可能的小,校准误差不大于被确认的测量设备在使用时允许误差的1/3,最好是1/10。与测量有关的校准通常是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的,但在工作条件与标准条件有显著不同的地方,校准可在影响量的适当值的条件下进行。当不能这样做时,应针对条件的差别进行必要的修正。……”计量确认体系从刺划开始,包括对测量设备的管理,确认和使用。
计量确认体系是ISO10012对企业计量工作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测量设备的管理、测量设备的确认、测量设备的作用三个方面的内容。其特点一是有效性,二是文件化。目的是要保证产品生产或服务工作能力及时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设备,以保证产品的准确度或服务的质量能满足需方的要求,并能保证当检测设备存在问题时能及时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计量确认体系要保证为需方的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从而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是高生产效率。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计量确认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计量确认体系是对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和校准、修理、调试、封印、标志等的确认,以及使用有效的文件化的系统。计量确认体系对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九个方面的要求与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做法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是,计量确认体系是把各项工作当成一个系统工程去考虑,当成一个整体去操作,它通过程序文件将各部分的工作联系起来,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发挥其整体效益,并不因人员变动而随便改变。计量确认体系有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五部分构成。要使计量确认体系完善地建立起来,并且效的运行,除了领导的重视外,还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组织机构,以保证其职能得以实施,建立一个合适的组织机构,除了分析本单位的实际,还必须弄清计量确认体系的职能,明确计量确认的过程及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从中确定计量确认体系的职能和职责,概括真情为可分为策划、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为生产和服务提供测量保证、测量管理四个方面。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系统,这个体系是通过文件把全部工程联系真情为。ISO10012要求把所有计量确认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写成程序文件,程序文件由企业自行编制,程序文件通过总目录、编号以及相关内容把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它具有“连接性”;程序文件编写的比较详细,详细程度要使新换的人员根据程序文件就可以按原来人员一样操作,它具有“规范性”;程序文件是企业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的,其它企业不可照抄,它具有“针对性”;程序文件的修改要按一定程序进行,它具有“动态性”;程序文件一旦制定,企业上下全部都严格遵守,无一例外,它在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法制性”等。ISO10012的文件计量确认体系中象一个载体,把所有的计量确认工作带动和联系起来。
计量确认体系建立的原则:
(1)从实际出现;
(2)功能的齐全;
(3)必须坚持体系审核和评审。
企业建立计量确认体系包含以下内容。
(1)保证全部计量检测设备,包括计量标准器的配备应符合生产的要求,对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应建立起验收、运输、装卸、储存、保管及发放等管理制度。
(2)对每台计量检测设备要进行量值溯源,并能保证其量值最终可溯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上去。
(3)对包括计量检测设备(含计量标准)以及人员、程序和环境造成的所有不确定度要进行评定和计算,并充分考虑累计不确定度的影响。计量检测设备(含计量标准)应在必要受控的环境下进行校准、调试和使用,应根据计量检测设备的稳定度、用途和使用频繁,规定适当的确认时间间隔。
(4)应保证所有的计量确工作都具备相应资格、受过培训、有经验、有才能并受到监督的人员来实施。
(5)对某些计量检测设备在确认的适当阶段,可进行封印或其它防护措施。
(6)企业应保存有关计量检测设备基本情况及核准结果的详细记录,对不合格的计量设备要采取纠正和处理措施,应保证所有计量检测设备都牢固永久地贴上标明其确认状态和标记。
(7)企业应对所有确认工作制订由确认的文件系统,并加以贯彻实施,该文件系统是计量确认体系的载体、纽带和内部法规,在确认体系中起着贯穿全过程、指导确认体系运行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