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行业60年成长经历

  仪器仪表网 ·  2012-12-16 01:13  ·  60749 次点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电力设备产业实现着一步步的飞跃。这些逐渐先进起来的设备,保障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承载着电力工业振兴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原沈阳变压器厂),分享这个诞生于解放前、成长于解放后的企业成长经历。
上世纪50年代
破厂房、旧机床造出大型变压器
1952年,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大容量变压器“五千号”在沈阳变压器厂问世,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大型变压器的历史。9月24日,记者拨通了原沈阳变压器厂党委书记刘凤州老人的电话。
今年80岁的刘凤州依然思路清晰:“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军代表进厂,沈变在废墟中复产。经过3年努力,企业生产已基本稳定。1951年,厂里接受了国家制造中国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的任务。”
但是,这项任务却并不容易完成。当时的沈变只能生产铁道配件和小型变压器。
条件差是更大的挑战。我国著名的压铸专家宋才飞曾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沈变工作。他说:“当时,厂房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设备都很陈旧。厂区大,修有铁道,但没有一幢像样的建筑。后来,办公楼和大型变压器车间相继建立,但生活设施少得可怜。厂区边上有一栋两层楼的小型集体宿舍,全部都让给南方来的技术人员住宿,这已是特别照顾。”1950年,宋才飞全家挤住在一间房子里。工人家属宿舍是简陋的平房,条件很差。厂内职工生活十分艰苦,大灶全是高粱米饭。
刘凤州说,当时条件的确艰苦,但大家都以厂为家,加班加点,甚至吃睡在车间,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王凤恩的名字与5000千伏安变压器紧密相联。他1948年进厂,从一个破厂房、几台旧机床起步,和百十来个工人推动了我国变压器技术的跨越,成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没有先例,制造5000千伏安变压器困难多得难以想象。第一道工序就卡住了:变压器的绝缘筒没有一个人会做——此前的绝缘筒都是国外的。绝缘纸卷成筒子得用机器,党支部让他想想办法。时任大型变压器车间工段长的王凤恩修理电动机是“大拿”(某一方面最有权威的人),开吊车也不错,却没造过机器,但责任心促使他决定完成这个任务。后来一试验,卷出来的绝缘筒满身都是褶子。而这种特殊的绝缘材料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是苏联支援的。看着成堆的废料,他心急如焚。一次,他带着难题回家,见妻子正在熨衣服,就坐在一边瞅着。瞅来瞅去,他突然起身抢过熨斗就往外跑,妻子在后边怎么喊他也不回头。来到厂里,他用熨斗在绝缘纸上一按一推,困扰工厂多年的绝缘纸起泡问题就此解决。
为了“治疗”变压器,王凤恩还曾在机器旁一蹲就是三天三夜,像医生把脉一样,细听机器运转的声音,最终攻克难题。在不具备生产大型变压器条件的情况下,大家硬是制造出了卷线机、卷筒机、焊接机、伸颈式大台面冲床、卷管机、脱管机、绝缘筒等机器设备。
经全厂员工共同努力,代表了当年最高生产水平的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终于成功下线,被工人亲切地称作“五千号”。“五千号”的容量比解放前产品的容量大了100倍,电压等级为44千伏~66千伏,意味着我国变压器制造技术跨入新里程。
“当时大家高兴坏了,敲锣打鼓,开表彰会。‘五千号’等大型变压器源源不断地支援了国内20多个省市的工厂、矿山、电站和农村的基本建设,成为官厅水库、丹东电网、吉林电网和鞍钢、包钢、武钢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配套设备,还支援了朝鲜、越南、蒙古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生产建设。”刘凤州回忆。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