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红外观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仪器信息网 ·  2013-01-15 10:42  ·  56878 次点击
1983年1月25日,由美国、英国及荷兰共同研制的第1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升空。该卫星含有62个探测器,整个望远镜用液氦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几度。IRAS扫描了96%以上的天空,探测到大约50万个红外源,并第1次揭示了银河系核的特征。
1989年11月,美国航宇局(NASA)发射了"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卫星,用于研究宇宙背景的红外和微波特征。COBE于1993年12月23日出色完成了使命,在几个红外波长绘制了全天空亮度,发现宇宙背景辐射不完全是平滑的,温度有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了星系的形成。
1995年3月18日,日本发射了其第1颗用于红外天文观测的卫星--"空间红外望远镜"(IRTS)。在28天的飞行中,该卫星用4个红外仪器观测了大约7%的天空,所获得的数据增加了人们关于宇宙学、星际物质和晚期恒星及行星际尘埃的知识。
"红外空间观测台"(ISO)是欧空局(ESA)发射的1颗红外观测卫星,1995年11月~1998年4月,它在2.5~240μm的谱段观测了红外源。ISO比IRAS的谱段宽,灵敏度是后者的几千倍,使我们看到了宇宙红外景观的更多细节。它不仅使天文学家能够以不寻常的眼光看待一些早已熟悉的天文现象,而且发现了很多原来无法知道的天体。
到目前为止,已经观测到的各种红外源包括: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和彗星等;正在星际云中凝聚成恒星的"星胚",它们还没有热到足以发光的程度;核燃料已经熄灭、温度已经降低的晚期恒星。因此,红外辐射可以提供关于恒星的出生和死亡,尤其是早期演化的宝贵知识。
虽然红外探测卫星对太阳、行星和星际空间做了一些探测,取得了一些结果,但是由于星际电离氢的自由吸收,要越过太阳系探索遥远的宇宙,在技术上还有不少困难。沃威硬度计整理
3"空间红外望远镜"
"空间红外望远镜"(SIRTF)是NASA四大天文卫星计划的最后1颗。其工作波长范围是3~180μm,望远镜主反射镜的直径为85cm,是目前孔径最大的空间红外望远镜。SIRTF能对"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和"康普顿"γ射线望远镜提供重要的科学补充。它计划于2003年8月发射,估计最少运行2.5年,并争取运行5年以上。
相关新闻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