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可靠性及由来
yeses · 2013-03-23 11:49 · 93185 次点击
所有测量,包括测绘学、仪器学、计量学以及其他所有涉及测量的学科专业,测量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最终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本课题所涉及的测量可靠性就是特指测量结果的真实性或测量结果与其真值的接近性。由于计量学名词术语中没有测量可靠性这个概念,不同学科对其理解也不完全统一,故首先做此说明。
维护科学量制体系的完整统一是测量科学的首要任务,所有测量学科都应该是维护这个大局中的一员,而测量可靠性评价则是实现这种任务的必然手段。但由于测量学科专业分工的原因,许多人都会认为这只是计量学科的任务,计量部门不是有用于仪器检验校准的真值吗?只要计量部门通过真值比对确保仪器都正常不就行了吗?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谁给计量部门提供真值呢?计量部门的真值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譬如米长,国际计量大会只是给出了一个米长定义而从未给任何国家提供过米长的实体。
其实和所有测量学科一样,计量部门的真值仍然是通过测量而得到的。譬如:我国计量部门用于给光电测距仪做计量检验的长度基线场基本都是由我国的测绘部门——国测一大队实施丈量的。而且后面还可以看到,无论在计量标准器的建立上,还是在计量规范的编制上,包括测绘学、仪器学在内的其他所有测量学科,事实上都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来就是科学量制体系维护的直接参与者。
既然许多真值也是由测量而得来,所谓的真值原来也是一个测量结果,是一个可靠度更高的测量结果而已。那么,如何在没有绝对真值的情况下评价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度呢?如何评价测绘部门提供的长度基线的可靠度呢?为什么要用基线场检验测距仪而不能用测距仪检验基线场呢?各种各样的不同可靠性等级的真值的排序依据又是什么呢?究竟应该以什么指标作为衡量测量可靠性的依据呢?
不仅如此,计量部门对仪器检测的过程仍然还是个测量过程,而所有测量过程都有误差问题即可靠性评价问题。
可见,计量的本质还是测量,在测量追求真值的核心价值下,所有测量学科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整体,测量可靠性评价当然应该是一个统一的理论。转自测绘科技信息网博客《第三流派误差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