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品质系统评分标准
仪器信息网 · 2010-07-09 20:45 · 37053 次点击
供应商品质保证?
1.管理(MANAGEMENT)(共10分)
2.组织/设备(ORGANIZATION/FACILITIES)(每小题2分)
3.品质计划(QUALITYPLANNING)(每小题5分)
4.文件管制(DUCUMENT(CONTROL)(每小题5分)
5.物料采购(PURCHASEDMATERIAL)(每小题4分)
6.统计方法(STATISTICALMETHODS)(每小题5分)
7.量具管制(GAGECONTROL)(每小题3分)
8.物料管制(MATERIALCONTROL)(每小题5分)
9.最终审核(FINALAUDIT)(每小题2分)
10.持续改善/客户满意(CONTINUOUSIMPROVEMENT/CUSTOMERSATISFACTION)(每小题5分)
1.管理(MANAGEMENT)(共10分)
——对于零缺陷观念之实施是否已提出承诺,并确实的融入实际的预防性品质体系中,并鼓励继续改善品质?(共10分)
持续改善包括:
1.1经营目标—产品、程序、系统改善的计划,目标。
1.2实施—改善计划之项目需含目标及时间表。
柏拉图可反映出问题的原因或优先改善的对象
计划中须扼要说明现状及预期的结果。
1.3评审—文件证明高层主管已评审计划执行状况与绩效。
1.4全员全面品管之教育训练。
1.5有计划的执行内部稽核,以确保各单位遵循公司的规定。
0—没有证据显示供应商已真实承诺起发展零缺点的观念,供应商目前所使用之品质系统为检验形态的系统,因此对其品质绩效(PPM)是存疑的。
1-2—没有证据显示供应商已真实承诺起发展零缺点的观念,供应商目前所使用之品质系统为检验形态的系统,其品质功能(PPM)似乎有些成效。
3-4—供应商于口头上,承诺将发展零缺点的观念,并且文件显示初期的品质作业程序与持续改善的要求已开始实行,目前品质绩效(PPM)良好。
5-6—不少的文件显示持续改善要件与品质作业程序是被实行的,并已反应出品质政策中所叙述追求零缺点的承诺。
目前品质绩效(PPM)良好,正式的内部稽核系统存在,并已开始实施。
7-8—很多可量化的证据显示持续改善要求与品质作业程序是被实行的,并已反应出品质政策中所叙述追求零缺点的承诺,已藉由各种品质指导文件表达改善之理念,并且公司之文化也藉由全员品管之观念来表达。目前品质绩效(PPM)非常好。已正式运用内部稽核系统,但稽核文件与相关的改善成果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9-10—对于所有之品质程序,供应商已持续的实施一个广泛且详细的改善计划,并且主要的改善以反应出品质政策中所叙述追求零缺点之承诺。
品质程序之改善是藉由所有的品质指导文件来表达,并且公司之文化也藉由全员品管之观念来表达。
公司管理阶层乐于接受新的观念与技术。目前品质绩效(PPM)很卓越。正式的、有计划的内部稽核系统是在运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稽核,相关文件是被留存,并评估其改善成效。
2.组织/设备(ORGANIZATION/FACILITIES)(每小题2分)
2.1品质责任是否以藉由组织而被清楚定义?
(组织表存在,职业表被建立。)
0—品质责任没有被定义。
1—品质责任已大概被定义,但缺少正式化及控制。
2—品质责任已被正式定义于作业程序或品质控制图中。
2.2是否有专职的品质管制组织与功能?
0—没有品质管制功能。
1—兼职或品质管制功能不足。
2—专职即适当的品质管制功能。
2.3公司员工之工作状况是否稳定?士气是否高昂?
0—没有离职率或士气之纪录,或高离职率而没有改善措施。
1—离职率与士气是普通,并努力改善中,劳动力中通常包括临时雇员。
2—士气高昂,在此行业中离职率很低,并很注意员工工作满意度。
2.4是否有预防保养计划,包括各种模具、机械等?
(预防保养作业程序包括每次模具开始生产时之点检表与维修纪录)
0—很少实施预防保养,很少资料被实用。
1—有一些预防保养计划及纪录。
2—机械/模具之定期预防保养履历是被纪录并保存。
设备不正常之停机时间,也被列入预防保养计划中,预防保养计划是列入生产计划中。
2.5是否有适当的设备与场所如度量、金相分析、可靠性测试等仪器,以预防并解决问题之发生?
0—不适当的设备。
1—有适当的设备,但一些地方仍需改进。
2—适当的地方、设备、测试作业程序书与测试依据来源是存在并被遵循,测试纪录是被保存并被用来改善产品品质。
3.品质计划(QUALITYPLANNING)(每小题5分)
3.1是否有品质手册,以说明公司的品质政策、目标、预防品质系统?
0—没有品质手册。
1—非正式品质作业程序存在。
2—品质手册尚在计划编写阶段;但品质作业程序是被遵循。
3—品质手册已完成但偏重于检验方法。
4—品质手册已完成,但内容缺少一些预防系统。
5—品质手册内容广泛并包括进一步的品质改善方法,并已清楚定义了公司之目标及预防精神。
3.2所有新进员工是否被告知公司的品质政策,目标及公司所赋予之品质期望。
0—没有和新员工进行非正式的会谈。
1—有时会和新进员工进行非正式的口头会谈。
2—和所有的新进员工进行口头会谈,目前正发展正式训练计划。
3—正式训练计划存在,但缺乏强调品质方面。
4—正式训练计划存在并强调品质方面。
5—正式训练计划存在,并提供适当的教材给新进员工或利用录影带训练员工。
3.3是否有持续不断的员工训练计划?
(如:全面品质管制、安全、问题解决、根本问题的分析,和人相处的技巧…等)
0—没有品质训练计划。
1—品质训练计划在计划阶段中。
2—提供员工非正式训练。
3—正式训练计划存在,但没有完全进行。
4—正式训练计划存在,但没有连续性。
5—提供所有员工广泛与连续性的训练,并评估教育训练的绩效。
3.4对于新产品的审查是否有和客户进行讨论?
(须包括量产评估,特性值重要度评估)
0—没有任何产品审查。
1—非正式的新产品审查是运用于一些顾客上。
2—非正式的新产品审查是运用于所有顾客上。
3—文件显示新产品审查是由客户主导。
4—供应商依据新产品审查作业程序进行新产品的审查。
5—供应商依据新产品审查作业程序进行新产品的审查,并文件显示品质机能展开已被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