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观念和成本控制更新

  仪器信息网 ·  2010-07-09 20:53  ·  37046 次点击
成本管理观念是指人们对成本管理有关问题的认识。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作爲竞争主体,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成本效益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爲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爲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爲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産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爲支配思想,从“投入”与“産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爲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産品的设计及老産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産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産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尽管爲实现産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産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爲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
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爲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産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産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爲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爲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産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於提高效益的成本测和决策方案。
二、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
库珀和卡普兰於1987年在一篇题爲《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産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driver,成本驱动因数)的理论,认爲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引数)合力驱动的结果。那麽究竟是什麽因素驱动着成本,或者说成本的动因有哪些呢?传统上把业务量(如産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引数),至少认爲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撇开不论。按照这一成本动因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爲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基於这一认识,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於産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这虽不失爲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
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功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爲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産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比如,按照作业成本法(ABC法——ActivityBasedCosting)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企业成本可划分爲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於此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爲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於降低单位産品成本。
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量销售能降低单位産品负担的营销费用。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引数)与成本(因变数)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即可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管理会计仲介绍的最优订购批量决策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例子。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爲的主观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爲: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正因爲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爲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爲成本的驱动因素。从成本控制角度看,人爲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实践表明,责任会计中对成本中心、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的研究分析,对於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成本主观动因的研究分析,可进一步啓发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些新思路、新观念。比如:
(1)将成本控制意识作爲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爲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究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2)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爲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爲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AMaslow)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爲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总之,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基於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这种建立在成本动因分析基础上的成本管理观念,往往可诱发産生出企业成本管理的崭新思路和有效举措。
三、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産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爲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物件、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一方面,爲使企业産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於産品的生産(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産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産品的设计;向後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産品的资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後勤成本、生産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産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於不败之地。如在産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産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産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産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産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産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爲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落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爲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