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方法的讨论

  仪器信息网 ·  2010-07-10 15:29  ·  7622 次点击
运筹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广泛地用于经济活动的资源优化配置。据文献介绍,在美国的大企业中,几乎没有不使用优化方法的。使用频度最高的是线性规划,其次是计算机模拟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毫无疑问,优化方法是能够带来效益的。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界使用优化方法排计划或作其他决策的却很少见,据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数学模型过于理想化,而实际问题过于复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排计划时,要考虑到设备资源,但设备资源仅仅考虑总机时在产品之间的简单分配,而不考虑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排序问题,约束方程基本上处理成线性的。如果对于某个特定生产系统,这样处理与现实相近,方法是可行的。反之,则不可行。因此,建立数学模型时,有必要对研究对象作仔细的分析,分析模型是否能够代表实际事物。然而,由于企业的资源约束条件很多,除设备以外,还有原材料、能源、资金、劳动力等,寻找各种产品消耗资源的规律就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2、缺乏既懂得优化技术又熟悉生产过程的管理人才由第一条原因可知,要能够有效地应用优化技术,必须要求建模者能够说明模型的可靠程度。如果建模者不能深刻理解模型的数学原理和经济含义,或者不了解生产过程中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甚至不了解生产过程,那么他很难确认模型的可靠程度,甚至没有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现在我国企业中的大部分管理人员,要么擅长于工程技术或某种管理职能,要么是从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动点优化技术,但不熟悉生产过程,这样也阻碍了优化技术的推广应用。3、缺少优化方法的计算机软件许多优化模型都有成熟的计算方法,模型简单尚可用手工计算,但生产计划中的模型,变量少说也有十几个,方程几十个,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计算机。光有计算机还不行,还要有实用的软件。在大多数企业中,有能力编制这类计算机程序的人员是很少的。虽说国外商业化的优化技术应用软件很多,但在国内比较少见。4、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优化技术数学模型所需要的大量数据多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数据,如产品的机器加工工时定额,操作人员的劳动定额,产品的物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以及与各种消耗有关的价值计算。只要企业重视基础管理工作,获得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基础管理落后,劳动定额和物料定额管理不严,定额标准与实际消耗误差较大。对于多数企业,要么数据难以得到,要么数据不准,不能反映真实情况。5、企业主要决策者认识过于保守这些决策者更多地相信自己的经验,习惯于凭个人的经验决策,不相信数学模型。我们并不否定经验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但人的大脑只适于处理整体上的简单的少变量的模糊的数量概念。对企业经营活动作大范围的深入细致的数量分析,必须借助于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才能完成。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对于优化技术应该采取现实的和使用的态度。从理论上讲,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着最优解。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不可能完全替代真实系统,模型的最优解未必就是最优的计划。真实系统的最有解难得,也许为了获得最优解所花费的资源代价是十分昂贵的,反而得不偿失。因此,美国著名管理学者西蒙提出了“满意准则”的观点。不刻意追求最优解,只要满意就行。如果在实际应用时,能够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因素,构造简单模型,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自《生产与运营管理》(龚国华著)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