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森第: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表面工程
仪器信息网 · 2010-01-01 21:40 · 32066 次点击
表面工程资讯:您是参与国家“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的专家,请您谈谈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朱森第: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是生产投资类制成品的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产品范围包括机械工业(含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与工业发达国家的资本货物相当。
装备是科学技术成果的结晶,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根本手段。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才能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才能完成工业和社会的信息化。当今世界的工业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发展先进的装备制造业而走向富强的。
可以说,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安全的保障。装备制造业也是制造业的龙头。我国庞大的制造业需要大量先进的装备,如果这些装备都从国外进口,不但我国的制造业难以承受,而且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主动权将不在我们自己手里。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
表面工程资讯:为什么要加快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
朱森第: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69538家,从业人员1658.08万人;工业增加值(当年价)17119.9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比重达22.47%;出口额3090.02亿美元;1999~2005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08%,远高于同期工业和GDP的年均增长率,但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是大而不强。
我国装备制造业论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但竞争实力欠强;总量不小,但缺乏一批能与国际知名公司相匹敌的大公司;近几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创历史新高,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但就整个产业而言,效益和效率低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研发体系,但缺乏原创性研究和成果,相当一部分技术来源依靠国外;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提速,近几年来出口增速已超过了进口的增速,贸易逆差减少,但出口产品多数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
在高速发展的我国国民经济中,为了赢得主动权,为了满足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为了在风云多变的国际政治中应对自如、游刃有余,为了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了改变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必须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突出的5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不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业将受到影响。5个问题是:(1)振兴主体不稳,行业排头兵和骨干企业被跨国公司控股、收购;(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来源相当一部分依赖国外,原创性少;(3)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4)产业结构不良,基础零部件、功能部件、元器件薄弱,基础技术研究薄弱,系统设计、系统集成薄弱;(5)增长方式不佳,产业效能低,资源浪费,对环境影响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又形成缺位,产缺位,产学研结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表面工程资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和目标是什么?
朱森第: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有以下几点标志:全国各方上下对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取得了共识,装备制造业不再被说成是夕阳产业了;党中央重视,中央领导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强调了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方针,国务院于2006年发布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我国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今后几年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市场需求巨大;装备制造业的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无论国有、国有控股,还是民营企业,都有了适应市场的能力;中央的对外政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争取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使我国装备制造业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
在“十一五”和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将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国家已确定了包括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1000kV特高压交流和±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乙烯项目、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铁路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大型环保装备、大型施工机械、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