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知识(七)
仪器信息网 · 2010-01-01 21:40 · 32827 次点击
121.优化检修模式,不是针对某一台设备,而是指整个发电生产的大系统而言,实际上是针对某一个电厂的所有设备而言。
122.优化检修目标的实现要运用一种管理方法,以确定哪些设备采用定期检修,而状态检修又应用在哪些设备上,即确定设备的定修策略。
123.设备分类是设备定修策略的基础工作,一般按A、B、C三类进行划分,是对发电生产系统中的每一台设备进行界定,界定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124.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电力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125.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126.C类设备是指发电生产系统中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127.设备劣化是包括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
128.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设备的劣化趋势,评估设备的状况,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为设备的定修(消除劣化)决策提出科学的依据。
129.点检定修术语中A点——表示劣化倾向加剧的转折点。
130.点检定修术语中B点——是劣化曲线和劣化极限线的交点。
131.点检定修术语中C点——表示设备从投运开始到达A点的时间。
132.点检定修术语中D点——表示设备从投运开始到达B点的时间。
133.设备劣化的分类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两大类。
134.设备的有形劣化通常是由于物质磨损或材料性质变化而引起的。
135.设备的有形劣化按其引起磨损和劣化的原因又可分为三种情况:(1)设备的使用劣化、(2)设备的自然劣化、(3)灾害性劣化。
136.设备的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受机械碰撞和磨擦、介质侵蚀等原因,造成设备物质上的磨损、腐蚀、疲劳、剥落等,使设备的实体产生磨损。
137.设备自然劣化是设备受自然力作用所造成的物质磨损。
138.设备的灾害性劣化是指由于自然力对设备的侵蚀和磨损引起的设备劣化。
139.设备的无形劣化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出现了性能更好、效率更市制设备,而使原有设备相形见拙,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40.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机械磨损、2.金属组织和性质变化、蠕变、高温腐蚀等、3.疲劳裂纹、4.腐蚀、5.绝缘损坏。除了上述几种表现形式外,还有由于制造、基建、设计上的原因等造成设备易劣化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