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新学科讲座(五)

  仪器信息网 ·  2010-01-01 21:40  ·  24291 次点击
第五讲安全效益评价
一、安全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产出”的关系,即“产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带来的效果或利益。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事故及危害严重性的增长,安全对于生产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安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得到了普遍接受。
安全的经济效益是安全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安全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潜在性、复杂性等特性。安全效益的间接性表现在:安全不是直接为物质生产活动。安全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来体现其价值的。这种客观后果一方面使社会、企业或个人遭受的无益的浪费(损失)得以减轻,实现了间接增值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保护了生产的人和生产的技术或工具,间接地促进了生产的增值。因此说,安全的效益是从物质资料生产或非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间接地产生。某些安全的费用不是直接投入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过程,而是投入安全保障过程。如消防、治安、保险、交通安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安全活动,其投资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物质的生产。但是,这种过程的结果,能间接地为社会取到经济节约的作用,以及促进经济生产的作用。安全效益的迟效性表现在安全的减损(伤亡和财产损失)作用,不是在安全措施运行之时就能体现出来,而是在事故发生之时才表现出其价值和作用。但是安全投入活动不能等到事故发生之时才作,所谓“亡羊补牢”,而应是超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因而必须承认安全效益的滞后性,理解安全投资的回收期较迟,据国外的研究表明,一般物力投资获得的效益为投资的3.5倍,而安全投资能获得的效益是其投入的6.7倍。安全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长效的,不仅在措施的功能寿命期内有效,在措施失去“功能”之后其效果还会持续或间接发挥作用。如采取的核污染对策,其作用不仅是措施本身当时所产生的效能,而具有造福人类子孙的长久效益;安全教育措施的功效,不是当时当事的作用,如受安全教育者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意识,将会使受教育者受益一辈子。安全的多效性表现在:安全保障了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使生产能得以顺利进行,从而直接促进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安全保护了生产者(人员),并使其健康和身心得以维护,从而提高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取到使经济增长的作用;安全的措施使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得以避免或减少,减“负”为“正”,直接起到为社会经济增值的作用。安全措施的经济效果更多地不是直接地从其本身的功能中表现出来,而是潜在于安全过程和目的的背后。安全的目的主要是指人的安全与健康,而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很难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从形式上来看,安全直接所体现的意义并不是经济的。安全的效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经济的,又有非经济的;既有能用价值直接测量的内容,又有不能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方面。因而,决定了安全效益是类型多样、成分复杂的研究对象。要实现安全效益的最优过程,应用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用比值的概念,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安全的经济效益,从而得到下面“差值法”公式: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上面的两种形式都表明:⑴“安全产出”和“安全投入”两大经济要素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安全经济效益是这两大经济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产物,没有它们就谈不上什么安全经济效益,因此,评价安全经济效益,这两大经济要素缺一不可。⑵用“利益”的概念所表达的安全经济效益,表明了每一单位劳动消耗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安全成果;安全经济效益与安全的劳动消耗之积,便是安全的成果,而当这项成果的价值大于它的劳动消耗时,这个乘积便是某项安全活动的全部经济效益。这种结果和经济效益的概念是完全一致的。⑶安全经济效益的数值越大,表明安全活动的成果量越大。所以,安全经济效益是评价安全活动总体的重要指标。
二、安全产出分析
“安全”在社会系统和生产系统中的功能或产出主要有:(1)保护人类的安全和健康;(2)避免和减轻财产的损失;(3)保障技术功能的利用和发挥;(4))维护企业信誉、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5)维护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6)避免因事故造成有关人员的心灵创伤、家庭痛苦;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