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技术与维修方式

  仪器信息网 ·  2010-01-01 21:40  ·  8800 次点击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有可能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即能得到预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发展,使故障可以及时得到处理;另一方面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完善设备的维修制度,这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设备的维修方式归纳起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事后维修方式在工业化开始的十八,十九世纪,当时工业生产规模小,机器设备比较简单,本身的技术水平很低,对设备的故障也缺乏认识,只能采取不坏不修、坏了再修的事后堆修方式。
2.定期预防维修方式随着大生产的出现,生产方式有了很大变化,机器设备本身复杂程度及技术水乎也提高了,机器故障对生产影响也明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定期预防维修方式,可使设备在停机事故前进行检修。这种维修方式较前一种事后维修有很大进步,使机器寿命延长,提高了生产率。但这种方式也有不少缺点,有的设备可能不到检修期就发生故障,理应提前检修,却成不足维修,而有的设备虽到检修期但并无任何故障仍能继续正常运行,会造成过剩维修现象。
3.维修(或视情维修、预知维修)为了解决定期维修的不足,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舞L了更合理的状态维修方式。设备检修周期长短根据设备状况来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投备的潜力,可以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有可能制定恰当的备件订货周期和贮备量,因而可缩短维修时间和节省维修费用。显然状态维修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维修方式,既可避免过剩维修又可防止不足维修。
这种维修方式的出现,受到各国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都在大力推广这一维修方式。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开展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这也是为什么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故障诊断技术如此重视的原因。我国《工业交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中明确提出“要根据生产需要,逐步采用现代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发展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体制”,明确提出了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为维修体制改革服务的方向。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