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
仪器信息网 · 2010-01-01 21:40 · 8395 次点击
(1)大型化指设备的容量、规模、能力越来越大。比如:石油化工工业中的合成氨设备,20世纪50年代的装置年产量只有5~6万t,20世纪80年代国内已建成年产30万t的合成氨装置,国外发展到了60万t以上;国内“七五”期间建成的大庆、齐鲁、扬子、金山等“四大乙烯装置”,年产量均为30万t,而国外已发展到90万t的水平。
冶金工业中,我国宝钢的高炉容积为4063m3;日本新日铁最大高炉容积为5150m3;德国蒂森钢厂的最大转炉容积为400t。
发电设备国内已能生产30万kW的水电成套设备和60万kW的火电成套设备;山峡电站将装备68万kW机组;而国外最大的发电机组功率可达130万kW。
设备的大型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日本由于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火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由1951年的18.68%提高到1980年的38.12%,煤耗则由1970年的343g/kW.h降低到1981年的337g/kW.h。
(2)高速化指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度、运算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比如,纺织工业,国产气流纺纱机的转速已达6×104r/min,国外可达10×104r/min以上;又如电子计算机,国产银河II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10亿次/s,而1991年国外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最高达到了90亿次/s。
(3)精密化指设备的工作精度越来越高。比如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20世纪50年代精密加工的精度为1μm,20世纪80年代提高到了0.05μm,到21世纪初,又比20世纪80年代提高了4~5倍。现在,主轴的回转精度达0.02-0.05μm、加工零件圆度误差小于0.1μm、表面粗糙度小于Ra小于0.003μm的精密机床已在生产中得到使用。
(4)电子化由于微电子科学、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科学的高度发展,已引起了机器设备的巨大变革,出现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色的崭新一代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它们可以把车、铣、钻、镗、铰等不同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床上自动顺序完成,易于快速调整,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要求;或者能在高温、高压、高真空等特殊环境中,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准确地完成规定的动作。我国20世纪80年代己经在第一、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的生产线上成功地使用了驾驶室自动喷漆机器人、驾驶室自动焊接机器人。
(5)自动化自动化不仅可以实现各生产线工序的自动顺序进行,还能实现对产品的自动控制、清理、包装、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报警、反馈处理。在我国,一汽、二汽己拥有锻件、铸件生产自动线及发动机机匣等零件加工自动线多条;家电工业中有电路板装配焊接自动线、彩色显像管厂的玻璃罩壳生产自动线;冶金工业中有连铸、连轧、型材生产自动线;港口码头有散装货物(谷物、煤炭等)装卸自动线。宝钢一期工程使用16台计算机和449台微机联网,实现了多层次的生产自动控制。
以上情况表明,现代设备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广泛地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正在向着性能更高级、技术更加综合、结构更加复杂、作业更加连续、工作更加可靠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强大的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现代设备的出现,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和品种,减少原材料消耗,充分利用生产资源,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等等,从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