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选型

  仪器信息网 ·  2009-07-01 21:40  ·  13725 次点击
一、设备选型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设备生产率与产品质量
设备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主要是单位时间的产品产量与设备质量的工程能力。比如,对成组设备来说,流水线的节拍以及一般工人技术条件下产品的一级品、优等品率。而设备的生产率,一般是以单位时间(分、时、班、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的。例如:空气压缩机以每小时输出压缩空气的体积;制冷设备以每小时的制冷量;锅炉以每小时产生的蒸汽吨数;发动机以功率;水泵以扬程和流量来表示等。
高效率设备的主要特点是: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电子化。
大型化。采用大型设备是现代化工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设备大型化的优点是可以组织大批量生产,节省投资,也有利于采用新技术。但是设备大型化的优越性不是绝对的。因为不是所有行业都适于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另外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无条件地采用。如大型设备对原材料、产品及工业废料的吞吐量大,受到材料供应、产品销售、能源、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与制约。现有企业某些设备的大型化,还可能造成与原工艺技术条件不配套、不协调。因此,不能绝对地认为设备愈大愈好。每个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生产规模、生产特点、产品性质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适当地选择一定技术参数、适应市场需要、适合本企业生产技术需要的设备规模。目前在化工行业生产装置中的炉、塔、罐、釜等,都在向大型化发展。
高速化。设备的高速化使得设备的生产加工速度、化学反应速度、运算传递速度大大加快,从而提高了设备生产率。但随着设备运转速度的加快,使设备对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对设备的设计制造质量、材质、附件和工具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由于速度快,设备零部件的磨损也快,消耗量随之增大。由于速度快,人工操作很难适应,势必要求自动控制等。这就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不一定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果。
自动化、电子化。自动化、电子化设备是工业发展的方向,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设备的生产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设备自动化、电子化的特点是远距离操纵与集中控制相结合。
例如,目前现代化的化工生产装置是由中心控制室,靠由集成电路组成的仪器仪表或电子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电子仪表是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这类设备价格昂贵、投资费用大、消耗大、维修工作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高。要求企业在选择自动化、电子化设备时,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否则影响经济效益。
2.工艺性
工艺性是指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能力。机器设备最基本的一条是要符合产品工艺的技术要求。例如,加热设备要满足产品工艺的最高与最低温度要求、确保温度均匀性和控制精度;油泵要满足在操作条件下,保证扬程和流量。另外,要求设备操作方便,控制灵活,对产量大的设备应自动化程度高。对有毒有害作业的设备则要求自动化控制或远距离监控等。
3.可靠性
可靠性属于产品质量管理范畴,是指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零件耐用性、安全可靠性等。在设备管理中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在使用中能达到的准确、安全与可靠。
可靠性只能在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相同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所以其定义是:系统、设备、零部件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定量测量可靠性的标准是可靠度。可靠度是指系统、设备、零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t)内能毫无故障地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函数,用R(t)表示。用概率表示抽象的可靠性以后,设备可靠性的测量、管理、控制,能保证有计算的尺度。
由于化工生产过程连续,工艺复杂,操作条件苛刻,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尤为重要。在选择设备可靠性时,可以从设备设计选择的安全系数、储备设计(对称冗余设计,是指对完成规定功能而设计额外附加的系统或手段,即使其中一部分出现了故障,但整台设备仍能正常工作)、耐环境旧晒、温度、湿度、沙尘、腐蚀、振动等)设计、元器件稳定性、故障保护措施、人机因素(不易造成操作差错,发生操作失误时防止发生故障)等方面进行分析。
4.维修性
维修性是指通过修理和维护保养手段,来预防和排除系统、设备、零部件等故障的难易程度。其定义是系统、设备、零部件等在进行修配时,能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人力、设备、工具、仪器、材料、技术资料、备件等)在正常条件下顺利完成维修的可能性。同可靠性一样,对维修性也引人一个定量测定的标准—维修度。维修度是指能修理的系统、设备、零部件等按规定的条件进行维修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
影响维修性的因素有易接近性(容易看到故障部位,并易用手或工具进行修理)、易检查性、坚固性、易装拆性、零部件标准化和互换性、零件的材料和工艺方法、维修人员的安全、特殊工具和仪器、设备供应、生产厂的服务质量等。我们希望设备的可靠度高些,但可靠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提高就愈来愈困难了,相对微小的提高可靠度会造成设备成本费用按指数增长。所以可靠性可能达到的程度是有限制的。因此,提高维修性,减少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时间和费用就相当重要了。于是,产生了广义可靠度的概念,它包括设备不发生故障的可靠度和排除故障难易的维修度。
5.经济性
选择设备经济性的要求有:最初投资少、生产效率高、耐久性长、能耗及原材料损耗少、维修及管理费用少、节省劳动力等。
最初投资包括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费、辅助设施费、起重运输费等。耐久性指零部件使用过程中物质磨损允许的自然寿命。很多零部件组成的设备,则以整台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如工作精度、速度、效率、出力等)达到允许的极限数据的时间来衡量耐久性。自然,寿命愈长每年分摊的购置费用愈少、平均每个工时费用中设备投资所占比重愈少,生产成本愈低。但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可能在自然寿命周期内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以应区分不同类型的设备要求不同的耐久性。如精密、重型设备最初投资大,但寿命长,其全过程的经济效果就好;而简易专用设备随工艺发展而改变,就不必要有太长的自然寿命。能耗是单位产品能源的消耗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仅要看消耗量的大小,还要看使用什么样的能源。油、电、煤、煤气等是常用的能源,但经济效果不同。中国能源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按人口平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却只有世界平均数的1/2、美国的1/10、前苏联的1/7;而每万元产值的能源消耗比美国、前苏联高两倍多。所以节能是一个尖锐突出的问题。上面这些因素有些相互影响,有些相互矛盾,不可能各项指标都是最经济的,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以某几个因素为主,参考其他因素来进行分析计算。在对几个方案分析对比时,综合衡量这些要求就是对设备进行经济评价。
6.安全性
在选择设备时,要选择在生产中安全可靠的设备。设备的故障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事故。对有腐蚀性的设备,要注意防护设施的可靠性,要注意设备的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还应注意设备结构是否先进,组装是否合理、牢固,是否安装有预报和防止设备事故的各种安全装置。如压力表、安全阀、自动报警器,自动切断动力、自动停车装置。
7.环保性
环保性是指设备的噪声和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应选择不排放或少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设备,或者是选择那些配备有相应治理“三废”附属装置的设备。还要附带有消声、隔音装置。
8.成套性
成套性是指设备本身及各种设备之间的成套配套情况。这是形成设备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设备的成套,包括单机配套和项目配套。工业企业选择适当的设备,以避免动力设备与生产设备之间“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的现象。避免各种设备之间存在的“2075头重脚轻”等不配套现象。
此外,还必须注意企业的各种设备与生产任务之间的协调配套关系。也就是说,生产任务的安排要与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协调。如果二者不相适应,不是完不成生产任务,就是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造成浪费。因此,不能绝对地认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就一定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9.投资费用
在选择设备时,对上述各项因素进行认真评价之后,还要考虑设备的最初投资。并要顾及投资的合理平衡,不仅要考虑设备投资来源和投资费用大小,而且要顾及设备投资的回收期限和由于采用新设备带来的节约。
工业企业选择设备时,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对各种因素统筹兼顾,全面地权衡利弊,不应顾此失彼。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要负责设备选择的全过程,并对设备进行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研究和全面评价。通过几种设备优劣的对比,为企业的生产选择最佳的技术装备。
二、设备选型的步骤
通常设备选型分三步进行。
1.设备市场信息的收集和预选
广泛收集国内外市场上的设备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样本、产品广告、销售人员上门提供的情况、有关专业人员提供的情报、从产品展销会收集的情报以及网上信息等。并把这些情报进行分门别类汇编索引,从中选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机型和厂家。这就是为设备选型提供信息的预选过程。
2.初步选定设备型号和供货单位
对经过预选的机型和厂家,进行联系和调查访问,较详细地了解产品的各种技术参数(如精度、性能、功率等)、附件情况、货源多少、价格和供货时间以及产品在用户和市场上的反映情况、制造厂的售后服务质量和信誉等,作好调查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再选出认为最有希望的两三个机型和厂家。
3.选型评价决策
向初步选定的制造厂提出具体订货要求。内容包括:订货设备的机型、主要规格、自动化程度和随机附件的初步意见、要求的交货期以及包装和运输情况,并附产品零件图(或若干典型零件图)及预期的年需量。
制造厂按上述订货要求,进行工艺分析,提出报价书。内容包括:详细技术规格、设备结构特点说明、供货范围、质量验收标准、价格及交货期、随机备件、技术文件、技术服务等。
在接到几个制造厂的报价书后,必要时再到制造厂和用户进行深入了解,与制造厂磋商按产品零件进行性能试验。将需要了解的情况调查清楚,详细记录作为最后选型决策的依据。
在调查研究之后,由工艺、设备、使用等部门对几个厂家的产品对比分析,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出最理想的机型和厂家,作为第一方案。同时也要准备第二、第三方案,以便适应可能出现的订货情况的变化。最后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便完成了设备选型决策的全过程。
以上是典型的选型步骤。在选购国外设备和国产大型、高精度或价格高的设备时,一般均应按上述步骤选型。对国产中、小型设备可视具体情况而简化。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