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备件的储备定额的计算和定义

  仪器信息网 ·  2009-04-08 21:40  ·  8261 次点击
1.备件储备定额的概念和定义
确定备件的储备定额,是备件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编制设备维修各类备件计划的基础资料,是指导备件生产、订货、采购、储备,以及科学、经济地管理库房的依据。从广义上讲,储备定额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和设备维修,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收集各类有关资料并经过计算机和实际统计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备件储备数量、库存资金和储备时间等的标准限额。其分类如下:
800){makesmallpic(this,500,700);}"border=0>
狭义的备件储备定额指备件卡中所列的各类备件的储备量定额。它是备件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备件储备量定额的计算
(1)备件储备定额计算公式的意义
经常储备哪些备件取决于备件的使用寿命,而储备多少,则取决于备件的消耗量和本企业的机修能力和供应周期。确定备件储备量定额时,应以满足设备维修需要、保证生产和不积压备件资金、缩短储备周期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800){makesmallpic(this,500,700);}"border=0>
由于零件的使用寿命(C)不易掌握,一般以实际消耗量(M)代替。
即:M=E/C
这样上述公式可变为:D=K"M"Z
式中,备件平均使用寿命(C)是指同种单个备件从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为止的平均寿命时间,以月计算。计算C值需不断积累备件的实际消耗情况并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备件拥有量(E)是指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上所装同一种备件的数量(不是指库存数量)。
自制备件的拥有量=单台设备装有的相同自制备件数×同型设备台数
外购备件的拥有量=设备备件卡或说明书等资料中统计的单台数字×同型设备台数
备件消耗量(M)――指在一定时间内同种备件的实际消耗件数,可用一个大修周期的实际平均消耗量来代替理论上的消耗量。
供应周期(Z)――对自制备件是指从提出申请到成品入库所需的时间;对外购备件则是指从提出申请至到货入库的时间。
系数(K)――根据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备件制造能力及制造水平,地区供应及协作条件等确定,条件好的用小数,条件差的用大数。
(2)自制备件最大、最小储备量和订货点的确定
最小(低)件储备量Dmin是备件的最低储备限额,即备件供应周期内的因条件限制储备量
Dmin=K"M"Z
最大(高)储备量(Dmax)是备件的最高储备限额。它要求考虑到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批量。一般,最大储备量不应超过一年半的消耗量
Dmax=K"M"G
式中M――按月计算的备件消耗量;
Z一按月计算的备件供应周期(制造周期);
G―按月计算的最经济加工循环期(一般选用6、8、9、10、12等数字),G通常指第一次生产某种备件到第二次生产同一种备件最经济的时间。
最经济的含意包括两方面:从生产上为减少品种、增加批量;从资金上为减少资金,加速周转,只有从这两方面考虑,才可得到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
K-系数,一般取值为1~1.5,它随管理、制造、维护水平、备件质量和地区协作等条件的优劣而定。
(3)外购备件储备定额的确定
外购件储备定额的计算公式D=K"M"Z
式中D―外购备件合理储备定额;
M一外购备件月平均消耗量;
Z―供应周期(一年订货一次为12,半年一次为6,一季一次为3,进口备件为24);
K-系数(一般取1.1~1.4)。
凡是能修复使用的外购备件应按下式计算
合理储备量=M×修复周期
3.确定备件储备定额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①备件生产、供应方式的转变的影响。随着备件管理逐步由集中生产、集中供应向市场化转变,外购备件的数量必将增大,供应周期则会更趋缩短,因而在确定储备定额时,企业应根据本地区备件货源情况、质量信息、参考上述公式,确定合理经济的储备定额。
②设备使用连续性的影响。例如,两班或三班生产,备件的使用寿命较一班制生产要缩短1.5~2年。
③关键设备的备件、不易购得的备件及有订货起点的特殊备件,可适当加大储备定额。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